剥好的核桃仁
选择出完整的核桃仁
仓库中的核桃仁
挑选核桃仁
商洛之窗讯 记者 方由朝
从2013年开始,细心的人们很快发现,商洛的核桃突然不愁销了,价位比往年还要高。特别是有个和"六个核桃"年销售在1500吨以上的核桃仁合同,让商洛核桃由放在深山人未知,变为"金不换"的特产,这都多亏了为高洛核桃找销路的--刘兴智。
"六个核桃"进军商洛
商洛地处秦岭山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山区农民的勤劳纯朴,使商洛成为久负盛名的"核桃之乡"。可近年来,随着全国核桃产量的提高,商洛核桃越来越不为人们所认识,推销商洛核桃成为商洛人的新课题。自1998年企业提前退休下岗后,刘兴智就开始了收购核桃仁销售,成为商洛核桃销最大的个体客户。刚开始那几年,由于销量不稳定,他收购的核桃仁放在冷库想等个好价钱,结果让价位更低了,所以,他做核桃的生意一直停止不前。2013年,在几个退休人员的鼓励下,他组建了商洛兴贸农副产品购售有限公司。公司以代购、加工、保管为一体,形成一定规模的销售公司,准备大干一场。这个时候,"六个核桃"公司在商洛寻找供销商,公司进行第19次的选拔后,最后确定他为商洛核桃产业的第一人选,正式加入到"六个核桃",成为商洛核桃产业的最大供贺商。为保证"六个核桃"的销路问题,他先后在夜村、张村等重点镇成立了核桃收购协会,实行面对面地收购核桃。同时,同洛南县科技农庄农林果专业合作社定为"重点合作企业",为更多的商洛核桃找到合适的销路。 这一年,商洛核桃终于有了销路,商洛核桃再也不会因为深山人未知了。
为解决残疾人变业过去,商洛核桃总是为销路发愁,如今销路找到了,刘兴智就把为社会减少压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招工中,他把着眼点放在残疾人身上。刘卫东是商州大赵峪人,现年40多岁了,因为腿有残疾,出门打工一直无门,刘兴智知道后,主动上门找到刘卫东,给他解决了工作,现在,他再不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了。孙淑茹60多岁了,老公常年有病在身10多年了,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刘兴智就把她招到公司,给她安排了个工作。1998年下岗的女工任敏霞,来到公司上班后,狠不得把前几年的工作热情都用在工作上,每天总是早早地来到工作岗位,又是最晚一个回到家里的人。她说,没有刘老板,就没有现在的工作。大学毕业生王磊,正在家里为工作的事犯愁,也是刘兴智为他解决了工作问题,使他有了工作。说起刘兴智和他的企业,这位60多岁的企业家正劲头十足。他说,公司成立之初,能够得到现在的发展,多亏了市担保公司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公司的现在。没有广大员工的热爱,也没有现在的公司发展。当然,没有" 六个核桃"的厚爱,也没有公司今天。今天唯有把商洛的核桃推销出去,才能对得起各级支持公司的人们,也才能对得起商洛的核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