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有良
编者按 市委书记胡润泽在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镇办“五项制度”时强调指出,镇办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桥头堡”,镇办干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主力军”。在全市推行镇办“五项制度”,就是要让全体镇办干部亮明身份、亮明职责,接受监督、主动作为、服务群众;就是要促使镇办干部体察民情、化解民忧,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就是要使改进作风制度化、常态化,使联系服务群众规范化、具体化,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光大。
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市今年实行的镇办“五项制度”和去年以来实施的村(社区)“五大举措”,得到全市基层干部的积极响应,取得了显著的实绩实效,特别是在基层组织服务管理和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堪称是创新之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山阳县桥耳沟村民王会霞的丈夫近日患病住院,从办理临时救助、合疗报销、大病救助,到领取2.4万元合疗报销款,为病后的丈夫办理残疾证,王会霞到镇政府和中心医院只跑了一趟,所有手续都是镇村干部帮她代办的。在商洛农村,镇村干部帮代群众办事已形成一种制度,这是我市7县区推行镇办“五项制度”、实施村(社区)“五项措施”形成的新风尚。4月14日和7月5日的《陕西日报》,先后在头版头条刊发《商洛基层五项制度在服务群众中“开花结果”》《“五大举措”筑牢基层为民服务“桥头堡”》,重头报道了我市创新农村基层服务管理的新探索,党建网、华商网等各大网媒也相继关注报道。7月21日,人民日报陕西分社社长王乐文等对我市的这一创新经验进行了专题采访,表示将对商洛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深度报道。
去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但一些镇村干部“换盆栽花”“涛声依旧”,少数干部作风纪律松弛,对群众办事推诿扯皮。经过走访调查,市委书记胡润泽认为,这些作风顽症的回潮,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为民服务体系、一套从严从实的干部管理机制、一套置于群众当中的监督评判机制。
踢开庸懒太平官
基层镇村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如何建立一套按制度管人的基本规矩和按制度办事的基本标尺,确保为民服务“一竿子插到底”?为了根治镇村干部作风顽症,今年初,我市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引领,在全市98个镇办全面推行民情日记、民事代办、挂牌上岗、去向公示、当日接访“五项制度”,在全市1280个村(社区)进一步推行自去年实施的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选拔优秀村干部到镇办领导班子任职、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落实村级组织工作经费、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等强化村级班子建设“五大举措”,使干部作风建设具体化、有抓手、能抓实,在全市基层形成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心成事的良好局面。
为了使“五项制度”的制定更贴近基层实际,市委组织部成立调研组深入基层调研,座谈听取镇办干部意见,几上几下,形成了制度草案,市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后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下发执行。镇办“五项制度”出台后,市委把“五项制度”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县区成立了“五项制度”落实领导机构,市、县、镇三级纪委加强日常检查。市委书记胡润泽带领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相关同志,多次对县区镇办落实“五项制度”情况进行暗访。商州区闫村镇因五项制度落实不力,机关干部庸懒散漫,相关领导被纪律处分。商南县金丝峡镇执行“五项制度”硬、细、实,招商办干部张某平时下乡较多,因时常忘记填写去向公示,考核时被扣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