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营造氛围很重要。“吃饭穿衣亮家当”。对于基层党建工作来讲,也需要“穿衣”,而且需要“穿漂亮衣服”。因为对于观摩者这个“外人”来讲,时间不充裕、脚步急匆匆,大多接触的是表象的、具象的东西,难以较深入地细致了解和调研,所以“第一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就需要很好包装、需要营造浓厚氛围。商洛市在营造基层党建工作的氛围上,可谓全方位、全覆盖。高速路两侧大广告牌、上侧跨桥立面,沿路两侧民房墙面、楼体侧面,镇域、村域、社区、小区、居民楼,以及人流量较大场所的LED屏幕,等等,凡我们目所能及之处,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使观者强烈感觉到扑面而来的都是党建,至始至终置身党建,营造了全员抓、全域抓,紧跟形势抓、无时不刻抓的党建工作浓厚氛围。
其五,开口能说可增色。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技能,85%是靠他的口才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开口能说的重要性。对于工作主体而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把最重要的工作表述出来、把最有特色的做法告诉“观者”,而且肢体语言得当、数字表述准确,这的确是一门学问,也是“硬功夫”。商洛市的基层党组织,在为党建工作观摩者的讲解上,看得出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比如有着“丹凤小江南”之称的竹林关镇丹水社区(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的社区主任柯宽荣,他就紧紧围绕社区党支部在促进移民“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中发挥作用进行讲解,而且始终大量运用诸如“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咱党员干部”这种老百姓自己的话,既贴合实际、抓住了核心,又思路清晰、生动形象。全国劳模、华茂牧业集团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丹英,在讲解如何打造省级五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时,就紧扣“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这一非公党建工作的终极目标,既“讲了最大的政治”、有高度,又耳熟能详、“很接地气”。总之,我们所观摩的所有现场点,不论是农村、社区,还是镇机关或非公企业,不论是党组织书记、还是主任,或是第一书记、企业负责人,都脱稿讲解,语言流畅、数据详实,大方得体、出口成章,显示了极熟的业务、极高的素质,令人叹服,也令人自叹弗如。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反思和借鉴。 言有尽而意无穷。体会仅是一家之言,也多是促进党建工作出彩出新出特色、提升党建工作知名度的方法,而非党建工作本身,见仁见智。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倘若我们能得其二三、落实其二三,对我们的党建工作来讲,岂不裨益?!(韩城市委组织部 李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