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全面提升“五个五”党建科学化水平系列报道之三
贾小民周烨明李岚
“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原则,绝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这是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党委书记蒋维杰在民情日记里写的一段话。
事情要追溯到2015年3月9日,云盖寺镇政府召开周一干部例会,通报了干部民情日记周汇总情况。镇党委书记蒋维杰认真梳理后发现:镇干部李瑞、薛华、程吉平通过平日走访或群众来电反映,分别记录的老街居民丁佰斌、梁礼清、周子文所反映的事项,与其本人3月7日在民情日记所记载的徐德培老人反映的问题一致。
会后,蒋维杰马上组织镇古街办工作人员进行详查,仅用了半天时间就了解到:带头响应政府号召、首批修缮房屋的老街坊有6户,按照当时“修旧如旧”的要求,只扶正修复了民居的墙体,简单更换了木门窗和隔断,与后期镇政府启动的民居改造工程相比,存在改造标准低和补助资金少的问题,老百姓强烈要求对改造不彻底的房屋进行二次改造。
对此,镇党委立即召开碰头会,联系了有资质的古建工队,依照古街民居改造补偿标准,增补了改造项目,弥补了他们的损失。徐老和其他几户群众满意了,蒋维杰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
一篇民情日记就这样将干部和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固化成为一项制度,与民事代办、挂牌上岗、去向公示、当日接访共同形成了商洛市委致力于增强宗旨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干部管理的镇办“五项制度”。
拆除干群之间“隔心墙”
镇办干部处在服务群众第一线,他们的服务能力、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党委、政府的形象。
面对发展新要求和群众新期盼,有的镇办干部沉不下身子、放不下架子,仍存在着出门一车子、下乡一圈子、吃饭一桌子,早出晚归、蜻蜓点水的问题;有的不会做群众工作、不关心群众疾苦,遇到矛盾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往往把一些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造成群体性信访事件时有发生;有的身在乡镇、心在县城,来去自由、不受约束,乡镇“空城计”、干部“走读”等现象还比较严重。
着眼于解决镇办干部管理不严、作风漂浮、宗旨意识不牢等问题,商洛在全市镇办推行“五项制度”,以民情日记联通民心、以民事代办解决民愁、以挂牌上岗亮明身份、以去向公示阳光监督、以当日接访化解民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倒逼干部作风大转变、为民服务水平大提升。(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这个老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繁华的街道,但是住得时间长了,破旧不堪了。去年镇上给我们下大力气改造街道,我家的屋子也得到了好的改善。今年,古街上每天都会迎来好多游客,人气更旺了。”6月15日,当记者身临云盖寺文化旅游古镇的美景中,与古街居民徐德培攀谈时,他对古街改造一事记忆犹新:“感谢党,感谢政府,给我们办好事!”
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民情日记让商洛基层镇办干部全员都是社情民意信息员。每名镇办干部在走访、接访群众的过程中,都把老百姓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情况等一一详细记录在民情日记里,由各镇办党委通过周汇总、月分析,定期研判社情民意,研究解决突出问题。
如果说民情日记增强了干部为民服务的自觉性,那么,群众事项干部代办,则体现了广大基层干部为群众服务的主人翁精神。
6月17日,在山阳县漫川关镇的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陈婷婷正在便民服务大厅为闫家店村文书何泽长办理群众健康申请、大病救助、高龄老人补贴等事项。民事代办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全程代理”,按照“登记受理、逐级办理、结果回复”的程序进行,代办过程要求事事见台账、步步有记录、件件有落实、核查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