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和其他领导的信访工作职责,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信访工作职责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追究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坚持以清晰的工作职责和到位的工作责任强力推进依法行政。2015年以来,全市共有10名干部职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信访工作职责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有13名领导干部受到组织处理,有65人被警示提醒、诫勉督导和责令纠错,还有10个镇办因信访工作后进被纳入重点管理,单位其他工作都被一票否决。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依法引导群众维权
“知可为亦知不可为”是群众遵纪守法的前提,是法治信访建设的先决条件。商洛市把法治信访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总体宣传规划,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努力让“法治信访”成为热词,深入百姓生活,积极营造“依法有序上访,合理表达诉求,违法上访必究”的舆论导向。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将“六五普法”和《信访条例》修订施行10周年宣传活动紧密结合,每天在商洛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信访专题片及游飞字幕;每周二在《商洛日报》开办“商洛信访”专栏;每周五通过手机发送一条信访工作短信;及时在商洛新闻网发布信访政策法规和有关决策部署;各县区在主要交通路口竖立信访标语宣传牌。全市已组织信访业务培训5次;举办信访知识讲座50场;翻制央视法治信访专题节目光盘500张供信访大厅、集镇广场、公交汽车等公共场所播放;编印《依法治访文件汇编》5000本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和信访干部的案头工具书;印制信访法规宣传彩页5万份张贴到村组社区和厂矿院落。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将贾平凹以乡镇干部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信访问题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带灯》,改编成戏剧在全国巡演、省市公演;市委政法委、信访局将信访知识印制在日常生活用品上,发送到各家各户,编绘信访漫画、信访法规口袋书,分送给重点人群。今年4月份,又选派10名市、县区信访业务骨干到南宁参加全国信访新闻发言人培训。通过持续不断地宣传教育,信访制度改革的新举措和法治信访建设的新目标已深入人心,群众有信访问题知道去哪里、该找谁、怎么办,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依法解决合法诉求信访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社会稳定。法治信访建设的前提基础是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合法诉求就地解决。为引导信访群众理性维权、尊法守法,确保合法诉求在法律框架内得到解决,市委、市政府积极构建“党委政府主导、政法部门推动、各行各业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各组织的行业优势、专业优势和工作优势,努力培育多元化调解组织,不断创新法定前置调解、庭前调解、诉调对接工作方法,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合法诉求。在市一级实行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市级党政领导每周二、市级政法部门领导每周四轮流到市信访接待大厅接访;县一级实行常委牵头带班接访制度和县级领导分片包抓信访工作责任区下访制度,每天有人接访,每月下访一次;镇一级实行以“挂牌上岗、当日接访、民事代办、民情日记、去向公示”为主要内容的“五项制度”,信访问题日结、周清;村一级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现金奖励机制,鼓励村组干部及时就地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全市实行领导干部包抓信访事项销号约谈制度,每年安排两轮领导包抓信访事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包抓最为疑难复杂的信访积案,每名领导干部至少化解两件信访事项。市委、市政府还不断优化民生热线、市、县区长专线、绿色邮政、网上信访等信访渠道,建设市、县区、镇办三级视频接访系统,创建非紧急救助中心、民事民议服务中心和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常年聘请法律顾问,选派律师参与信访事项办理。在商洛,解决信访问题分四种情况:合法的依法解决、合理的解决到位、无理的疏导教育、违法的从严打击,衡量信访问题化解的标准已从“群众是否满意”转变为“方案是否合法”,只要信访群众的诉求是合法的都要依法解决到位,决不会因为信访问题处理不当而破坏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