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标对表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努力在建设文化强省中作出商洛贡献。全市上下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建设文化强市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挖掘商洛文化潜力,深化文化传承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商洛文化绽放新的光彩。
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到商鞅封邑的遗址;从四皓隐居的佳话,到武关古塞的沧桑;从商於古道的诗路华章,到“两茅一鲁”的文学高地——商洛文化资源富集、文脉源远流长,有着“戏剧之乡”、“文化绿洲”、中国“散文之乡”等称号,这些是商洛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建设文化强市的底气所在。
以文铸魂,筑牢思想根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旗帜道路,事关发展全局。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构建“沿着总书记足迹看变化悟思想”的理论传播体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以文传脉,守护历史根脉。商洛的文化遗产丰富而珍贵,保护传承责任重大。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理念,加强对大云寺、商州东街等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推进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商洛段建设。深挖仓颉造字、商鞅封邑、武关古塞等特色资源,加强商洛戏剧、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传下去,在赓续文脉中推进文化创新。
以文育人,弘扬时代新风。商洛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拥有商州北宽坪、洛南洛惠渠、丹凤马炉、山阳袁家沟等众多红色资源。要用好这些生动教材,深化党史研究阐释,打造一批精品研学基地和思政课堂,推动红色文化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深度融合。同时,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引,实施文明乡风建设,打造“爱我商洛”等文明实践品牌,弘扬凡人善举正能量。
以文润心,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市美术展览馆、洛南旧石器博物馆等项目,提升秦岭博物馆服务水平。要精心筹备第十一届陕西省艺术节,推动商洛花鼓戏《主角》等精品力作创作演出,做优“戏剧之乡”“散文之乡”品牌,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文兴业,激发产业活力。文化既能凝聚精神,也能驱动发展。要深入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农业、康养、科技等深度融合。要聚焦棣花、漫川关、凤凰等文旅名镇建设,培育文娱演艺、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等特色产业链,构建“食住行游购娱学”一体化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真正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以文传声,讲好商洛故事。在新传播格局下,必须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加快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连接政务、服务、商务。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策划推出更多正能量、高品质、接地气的宣传内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讲好商洛故事,展示商洛形象。
建设文化强省,商洛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强化担当、锐意进取,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努力在全省文化发展大局中作出商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