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扬建议,本土品牌需要抱团取暖,跨国汽车公司已经开始加强合作,中国本土品牌也应在研发等领域充分合作,比如说共同开发一两个发动机、变速器,减少分散重复,合伙用。“中国的汽车研发经费并不低,但分散在过多的自主品牌中,不成气候。”
出路二:开拓海外市场
墙内开花墙外香,在中国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市场的同时,本土品牌却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新的突破。 中汽协的统计表明,1~6月汽车累计出口43.9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7%,出口金额62.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9%。进入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形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金额增长明显快于数量增长,这主要是受出口车型多样化、产品品质提升、价格提高以及汇率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从整车主要出口品种来看,载货车和客车出口单价增幅最大,轿车相对略低。在载货车主要品种中,与国内市场低迷走势形成鲜明对照,14吨以上重型柴油车出口表现较为突出,共出口2.3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9.7%。
本土品牌在海外还主要是属于低端的出口贸易,售后服务并未真正跟上,市场基础并不牢固。
猜测:哪些本土品牌生存机会大?
●长城汽车
存活指数:★★★★★
此前默默无闻的长城汽车俨然成了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本土车企,在今年车市不景气,特别是本土品牌绝大部分面临盈利能力下滑、销量萎缩的情况下,长城汽车仍然大幅逆势上扬。上半年净利润高达23.84亿元,同比增幅达27.95%,业绩一枝独秀。
长城已经在皮卡、SUV市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优势,轿车市场开始迈上正轨,并且拥有一定的品牌溢价能力,拥有较健康的财务状况。但长城也不是没有隐忧的:在最大的轿车市场,长城还没有真正成为强势品牌,传统的强势SUV市场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管理、营销上还要向主流合资公司学习。
●吉利汽车
存活指数★★★★★
在金融危机买下沃尔沃后,吉利控股2011年以233.557亿美元的收入进入全球500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大大加强。当然,吉利这两年发展并不算快,这也算是稳健的表现,除了帝豪EC7外,其他车型也乏善可陈,在自有三大品牌划分上还要进一步细化区分,吉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奇瑞汽车
存活指数★★★★
起了大早,但并没有获取最好的市场地位,奇瑞汽车现在的发展状态并不如意。这和其品牌过多、管理混乱、人员变换频繁不无关系。当然,经过多年的积累,奇瑞还是拥有一定的积累和市场基础,获取政策资源能力最强,在海外市场形成了一定规模,活下来的概率很大。
●比亚迪
存活指数★★★
比亚迪一度是发展最快的本土品牌,但被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冲昏了脑袋,从2010年开始进入调整期,至今还尚未走出困境。但比亚迪还是有自身优势:在电动车上处于领先,成本优势仍存,市场反应较快,迅速推出S6,稳定了军心。比亚迪要真正重整旗鼓,估计得到电动车开始风行之时。
●荣威、MG
存活指数★★★★
虽然不是销量最大、知名度最高,却是最有质量水准,无论价格还是做工,几乎可以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仍然可以达到年销量约20万辆的水平,拥有一定的品牌溢价能力,这是荣威、MG乃至整个中国本土品牌的希望。
●华晨
存活指数★★★
如果没有宝马做后盾,我敢说华晨很难生存,但自从傍上大款“宝马”后,华晨得到反哺,情况逐渐好转。把中华车做得和宝马一样,价格不到1/3,本土品牌还有什么好犯愁的?这才叫市场换技术,这才是“双赢”。(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