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点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关联,是前提,也是要求。
主持人: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企业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宇:困难有很多,比如说市场的、环境的,整个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但是,我认为国有企业也是有问题的,整体上变通不够,应在体制机制方面进一步搞灵活,可以从民营乃至世界五百强企业获得很多借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说要借鉴所有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外国优秀经验模式,在文化方面我想大概就是这样做。
陈昕:文化产业遇到的困难很多,今天我想更多谈谈最主要想解决的问题,要认识文化产业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我个人认为文化产业的终极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上,我们的困难是如何激发内容产业的创新活力,这是出版产业应该解决的。
龚曙光:文化体制改革最大的难题是没有休息的时候,前面改完了,后面又来了,对改革者来讲要有耐力。所以就每一个内容来讲是百米冲刺,就整个的过程来讲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对改革者来讲从心力到体力不堪重负,这是最难的难题。这就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王长田:我们去年和前年大概是国内票房的前两位,占20%左右的总份额,预计可以做到30%,未来我想可以做到40亿元的票房,这得益于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比如说我现在想和电视台进行紧密合作,这么多年我们和电视台、民营公司的合作,没有一个成功的,因为合作得不到任何的法律保证。往下走的话,如何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这个问题还是有待解决的。
主持人:请问你们对文化体制改革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宇:改革已经走了11年,由于进入深水区,遇到的问题会很多。我觉得一定要把解决“人”的问题放在所有问题的首位,让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最大限度地创作。不但留住人,而且留住心。
陈昕:没有一个健全的市场体系,一些新的业务形态,一些新的商业盈利模式,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举一个电子书产业的例子,美国有相对较好的市场体系,这个产业发展起来的时候,通过市场主体之间2~3年的博弈,很快破解了电子书发展的瓶颈,一个是电子书的定价权问题,二是知识产权获得问题。今天在一般的图书领域,电子书占到了30%的份额,在专业图书的领域可以占到80%以上。中国的情况不大一样,因为定价权的问题和知识产权获得的问题解决不了,这个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这个产业就成长不起来。没有一个好的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很难真正地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