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商丹园区作为连接“核心主体”商州城区和“次核心板块”丹凤的重要关节,起着承接、过渡、纽带的作用。建设伊始,园区就确定不仅要规划产业,还要建设城市;不仅要聚集“物”,还要聚集“人”,走一条“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如今走进商丹园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有重量级的产业大项目好项目,还有业态丰富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有城市管理的内涵式提升,有一批民生项目的扎实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在这里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年8月份,商丹园区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商洛首个省级高新区,对于优化商洛产业结构和提升商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也为推动“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商丹园区地跨商州和丹凤两个县区,位于丹江河谷“黄金”川地,长75公里,平均宽1.3公里,规划控制面积98平方公里,整个园区呈带状V形,交通便利,区位条件相对优越。三年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园区形象全面改观。在道路方面,先后完成10余条主次干道的拓宽与两条高速公路和312国道过境公路相连相通,亚迪大道、商鞅大道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刘湾和沙河子区域道路基本形成,东龙山至张峪沟丹江右岸堤防河堤工程、蒲峪沟路堤结合工程建成,商丹新城路网完成一标段路基及附属设施工程、亚迪大道二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园区的道路骨架初步形成。在电力通讯方面,完成了为园区提供电力保障的张村330千伏变电站扩容工程,刘湾片区和部分沙河子片区电网升级改造到位,移动、联通、电信网络实现全境覆盖。
在符合规划、保证质量、立足长远的基础上,同步抓好园区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天然气、标准化厂房、绿化等各类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学校医院、广场绿道、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类设施的配套,筑牢园区发展的硬环境。截至目前,天然气管网供气可满足区内企业生产、生活对燃气的需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5%,绿化覆盖率达到30%;公安分局业务技术用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商山物流园投入使用,建设了公租房、园区商贸流通等配套设施,三产服务业均陆续入驻,基本满足了项目落户和建设的需要。
空间布局清晰明朗
产业特色更加鲜明
战略落地,还要靠项目支撑。如何布局概念项目、谋划核心产业,挑战着建设者们的发展眼光和智慧。
商丹园区按照“高新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新城区”的战略定位,依托“一体两翼”战略构想和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形成了“一区五园”为主体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区”即商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园”即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张村农业现代示范园、商棣工业园、留仙坪化工新型建材工业园。
借助西洽会等节会平台,大范围、多层次广泛开展招商活动,精心组织了重大项目专题推介会。三年来,累计签约项目60多个、总投资三百多亿元。其中,2015年引进各类项目15个,总投资97亿元,其中总投资20亿元的商洛印象和总投资15亿元的商洛国际医学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打破了园区近年来无重大项目落位的僵局。今年,成功签约23个项目,总投资148.45亿元,1-7月份完成到位资金30.74亿元,成功签约总投资50亿元的必康制药(商洛)新医药产业项目、总投资15亿元10万辆电动轿车生产项目以及缤纷养老社区、“互联网+”及双创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园仓储物流基地等23个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引资总额达148.01亿元。目前,入园企业达到7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