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镇村综合改革,将全市126个镇办撤并为98个,1718个村社区撤并为1112个。在镇办设置“六办三站”综合服务机构,并把镇村综合改革与村级“两委”换届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镇村服务群众水平。这一改革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在全省推广。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市中心医院、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厅式”服务、“一站式”报销。不断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将统筹层次统一提高到市级,基金筹集标准提高到人均30元,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分别提高了10个百分点。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获得省级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先进市。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保兜底制度,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并轨,退休人员养老金连年增加。促进教育重点领域优质、多样、特色化发展,提前在全省率先整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机制,大力实施“网络清朗工程”,深入开展“清源”“固边”“净网”“秋风”“护苗”五大专项行动,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力推司法体制改革,充分彰显改革公正。2016年8月30日,全省法治信访建设现场会在商洛召开。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此项工作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市委建立创新社会治理“十大机制”、出台加快推进法治信访建设《十条意见》,把信访制度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和国家信访局先后两次专题推介商洛信访工作。
出台深化公安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户籍、驾管、执法管理服务改革,建立现代警务机制,创新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全市检察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了常态化的案件移送通报制度。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建立了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完善审委会工作机制、院长庭长办案制度,贯彻落实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将法院工作人员分为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类,入额法官149名,新招录书记员和司法警察44名。公检法司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同赛场上的接力棒,接替有序,持续有力,提升了司法公信,促进了司法公正。
倾听人民群众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大力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制定了《关于加强法律援助的意见》,按照程序选任人民监督员25名,方便群众参与司法活动,拓宽了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信用信息跨区域、跨部门征集共享和联合应用的长效工作机制,推行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完善和落实失信惩戒制度,推动履约践诺、诚实守信,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切身感受到诚信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力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改革效应。依托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从理念上与时俱进,在行动上真抓实干,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加快推进绿色循环发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补偿和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探索出了“一核心、二支撑、三联动、四体系”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生态旅游体制改革,促进特色产业、新型职业农民与乡村旅游融合,培育农耕体验、休闲农业、农家餐饮、养生保健等乡村旅游项目,创新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村美人富”的发展格局。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体制改革,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思路,加强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配套工程建设,以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等为重点,实施安全饮水、河渠治理、危房改造等项目工程,倾力打造绿色现代、文明宜居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