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出台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开展生态环境创建工作的通知》《商洛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意见》等文件,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对七县区33个镇131个村进行重点整治。加快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村1个,省级生态县2个、省级生态镇46个、省级生态村40个,市级生态镇87个、市级生态村184个。推进殡葬改革,大力整治大墓豪华墓“活人墓”随地乱占乱建现象,节约了绿地空间,净化了人居环境。
天蓝了,水清了,地绿了,空气变好了……目前,全市城乡生态环境整治取得明显突破,精品城市、精美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一批批惠民举措不断推出,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导向引领、协同发力,提升改革“含金量”
改革争在朝夕,发展时不我待。2016年12月5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提出了改革“四个有利于”的工作导向,为我们总结谋划好改革工作、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实践指引。
“要紧紧围绕追赶超越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系列决策部署,把握改革精神,坚持目标引领,注重问题导向,坚定抓好落实,全力推动我市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陈俊同志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全体会议上强调。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已经到来,市委对标“四个有利于”,发挥改革先导性作用,紧扣“改什么”“怎么改”两个重点,全力打好改革“组合拳”,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为全市加快追赶超越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扎实推进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实现改革和发展双轨并行。以改革创新促经济社会发展,用发展成果检验改革成效。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补齐发展短板,在产业发展、政务服务、发展环境、要素保障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多向发力,打好“三降一去一补”硬仗。创新国企和国资改革,强化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国企和国资经营管理,打造国资、民资、社资利益共同体。
扎实推进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实现改革与稳定互促双赢。公平正义就是社会最大公约数,也是改革最大共识,只有改革才能获得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坚持不懈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扩大基层民主,让人民群众在行政司法活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创新社会治理和管理方式,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新途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铁腕反腐,为改革赢得先机,为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扎实推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实现改革与民生多面接轨。发展为了民生,民生连着民心。继续加大对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投入,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让更多的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持续推动“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全市人民早日摆脱贫困、共同迈向小康。
扎实推进有利于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实现改革与开放深度融合。改革与开放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坚持全面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新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有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潜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启“走出去”“引进来”双引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