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秦岭美丽乡村  »  风土民俗

丹凤正月节日风俗琐记

2010-03-11 21:58:19

  农历正月是全年节日最多的一个月,正如民谣所言:“正月里来是新年,大节小节一串串”。丹凤正月的节日风俗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奇特多样,颇具地方特色,包括生产、生活、家庭、娱乐等诸方面的民俗。这些节日风俗的共同特点是“祈年”,反映了境内历代劳动人民对未来幸福美满生活的渴望和祈求平安吉祥的良好祝愿。但在某些方面还遗留着封建迷信的糟粕,应批判性的继承,以除恶俗正民风。

  破五节。正月初五为破五节,俗称“破日”。正月初五黎明,家家户户妇女早起打扫卫生,把家中清扫的垃圾倒在十字路口,并在垃圾堆上插一炷香点燃,据传除夕之夜杀了金鞑子而不敢声张,直到正月初五才清除血迹。破日节便由此而来。

  人齐节。正月初七为人齐节。“七”与“齐”谐音,以示阖家齐聚、人丁兴旺之意。古时,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必须于地庙前置一油碗,家中有几口人,便在油碗内放几条灯捻子。黄昏后,燃起灯火,彻夜不熄,此谓“长命灯”。嗣后,人们多在门首挂起灯笼,以示招魂。同时,晚饭必须吃馄饨,并在馄饨中下面条少许,面是拉魂面,馄饨是“回魂”。饭前由家庭的长者(多为年老的主妇)一一呼唤全家人名字,唤谁,谁必须答“回来了”。人齐后方可揭锅开饭,此举谓之“回魂”。初七这天,凡家人均不外出,这便是“七不出”之俗。

  麻雀跑田节。正月十一为麻雀跑田节。据先辈老人说:正月十一这天早晨麻雀出窝特别早,成群结队立于房檐下嘁嘁喳喳地乱叫,似在向人们示威要食吃。各家各户早已预备好的米谷一把一把撒向庭院、房顶,并且边撒边念叨:“麻雀吃了我的米,今年庄稼不受欺;麻雀吃了我的谷,远走高飞无踪迹”。

  老鼠嫁女节。正月十二俗谓老鼠嫁“女”的日子。据传,过去人们在正月十二日晚向旮旯、墙角等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抛撒一些食物,还特意在水缸后面或箱柜底下放些杏仁,作为给“新郎新娘”的贺礼,意为“添箱”。孩子们在这天晚上,被大人们呵斥的早早上床睡觉,以使避免打闹,影响“新婚夫妻”的洞房好事。

  白头粉面节。正月十三为白头粉面节,又称“杨公忌日”。这天妇女们停止一切针线活,相互串门嬉戏,犹如休假一般。俗传这天谁若捉了针,将命苦一辈子。同时,无论媳妇、闺女都必须搽脂抹粉,着意打扮一番。据传妇女们在这天上了胭脂后,便可白头粉面,不长雀斑,一脸秀气,永远水色。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实乃“灯节”。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的一个大时节,实际上人们过完年后,就开始忙呼着做彩灯、滚元宵、扮社火,为元宵节作准备。元宵节这日,白天只是照例置酒设筵,晚上却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全家聚集吃罢汤圆(元宵)后,便各行其事,小孩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吆喝着同伴满村游转。大人们有耍社火的、演故事的、唱曲子的等各由所好。十五日夜还须供祖坟挂纱灯,烧纸钱,祭祀亡灵。过去歧视妇女还有一个旧规矩,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在娘家过正月十五,谓之“躲灯”。
  老鸹生日节。正月二十日为老鸹生日节。正月二十日这天,妇女们用红布和黑布缝成的红嘴老鸹,有缀在孩子衣领上的,有缵在帽子上的,意谓:“老鸹过生日”。其意有二:一说是为了免受老鸹祸害庄稼和逮食小鸡之苦;另一说是视老鸹为不祥之物,过了老鸹生日,便会消灾免难,时来运转,化凶为吉。

  吊药葫芦节。正月二十二日为吊药葫芦节。这是“送瘟神”类型的节俗。正月二十二,各家各户大人、小孩衣服或帽子上都吊着一个红、黄、绿、白等颜色纸剪成的“药葫芦”。即日黄昏把吊了一天的“药葫芦”摘下来扔到石碾盘下,此谓“遗药葫芦”,吊了“药葫芦”可镇邪不生病,遗了“药葫芦”便遗失了病魔,身体永远健康。同时,在正月二十二日下午本地还有“散疳”的风俗。各家以干草和柏朵插在门窗两侧,谓之“散疳”。之所以用干草(即干谷杆),是因干草之“干”字与“疳”同音。而插柏朵也是缘于“柏朵”与“躲百病”谐音。十天后,即农历二月初二,收取所散的干草和柏朵,丢在十字路口企图吉祥。解放后,这一习俗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而逐渐消失。

  • 相关阅读
  • 洛南的丧葬风俗

      本网讯 (陈宏波)妻的奶奶一直生活在洛南。据岳父讲,他们的老家在丹凤棣花街李家庄,当年闯王李自成在此招兵买马时,生下了先祖。岳父的爷爷为避灾荒,用两个竹筐,一筐家当一筐孩子挑到了洛南,从此定居商洛市...

    时间:05-18
  • 镇安回族的风俗习惯

      回族在镇安定居已有600余年历史,明洪武、永乐年间,由于实行全国性的屯军移民制度,大量流民、士兵迁入,守城开矿,垦荒种田。此时,山西的魏姓、本省临潼的王姓等回民,于明洪武八年(1375)迁入镇安茅...

    时间:03-12
  • 风土民俗札记

      商洛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基于人口源流的不同,人们的个性及文化生活,既兼北方之粗犷,又融南方之灵秀,形成商洛人性格的特殊性和风土民俗的多样性。群众中流传有“八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商洛风土...

    时间:03-11
  • 商洛民俗尚清高朴实

      明《商略》曰:“汉高发巴蜀之民定三秦,迁巴蜀渠率七姓居商洛,由是风俗不改,习尚清 高,有四皓遗风,”人性质实,土风简朴。故斯地居民,南北杂处。一般说来,丹江盆地以 北多“本地人”...

    时间:03-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