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5月18日报道:
从1860年到2010年,足球阵型几乎一直在变革,维新。早期的1-1-8,2-2-6,再到中期的2-3-5,3-2-2-3(WM),直到如今的4-4-2及4-2-3-1等阵型,场上11人几乎尝试过所有的排列方式。下面,我们将对这些阵型逐一介绍。
1-0-9阵型:
在1863年以前,足球规则中并没有越位一说,所有的球员都在参与进攻,力求尽可能多的攻破对方大门。这个时代,足球没有任何战术可言,“一窝蜂”的踢球与带球,是足球比赛的最大特征。
1-1-8阵型:
在1863年,英格兰足协引入了越位规则,当时规定是“任何一名处在踢球队员前方的球员都是越位的,越位球员不得触球。”这无形中鼓励了球员进行盘带,当然,在阵型上比之前的1-0-9阵型亦有所调整,一名进攻球员位置回撤到中场参与防守。由于受越位规则制约,这是时期很难产生进球。
1-2-7阵型与2-2-6阵型:
1868年越位规则被修改成 “在球(被队友)传出的时候,进攻球员和球门线之间必须至少有三名对方球员”。1-1-8阵型也因此转变为1-2-7阵型及2-2-6阵型,总体趋势看来,足球开始更注重于防守。
2-3-5阵型:
1925年越位规则又一次作了修改,之前规定中的三名球员变成了两名球员,这大大提高了比赛的进球数。1930年,乌拉圭国家队使用2-3-5阵型夺得了首届世界杯冠军。此阵也是由1-1-8阵型演变而来,但更显合理。在三名中场队员中,居中的一名球员负责进攻,在两侧的球员负责防守对方边锋。这个“倒金字塔”的阵型在那个时代取得了成功。
3-2-2-3阵型(WM):
为了扼制2-3-5阵型,阿森纳主帅查普曼创造出了具有革新意义的WM阵型,即3-2-2-3。此阵型的精髓在于立足防守,后场的五名球员各自负责盯防对手一名前锋,从而将2-3-5阵型瓦解。此阵在问世后效果甚佳,并被世界广大国家所采纳。1934年和1938年,意大利队使用此阵型接连获得两次世界杯冠军。此后,WM阵型成为了主流战术,直到1954年。
4-2-4阵型:
4-2-4阵型由巴西队创造,是史上第一个4后卫的阵型。该阵型延续了意大利的链式防守以及奥地利的地毯式进攻。在防守中,两名中后卫负责盯人,两名边后卫负责区域防守。在进攻中,中锋起到牵制对方的作用,真正的杀招却来源于两个边锋的突破。1958年,巴西队正是用此阵型夺得了世界杯冠军。
4-3-3阵型:
60年代初期,巴西队当时的主教练莫雷拉认为,四前锋的打法很难给防守日趋严谨的足坛带来推进,与其这样,到不如增强中场的实力,来防范对手的反击。于是莫雷拉将一名前锋球员回撤到中场,从而出现4-3-3阵型,并取得巨大成功。1962年贝利因伤缺阵世界杯,但采用4-3-3阵型的巴西队依然卫冕冠军。之后,4-3-3阵型被世人广为应用,延续至今。
4-4-2阵型
1966年世界杯,影响足球发展的另一大阵型问世,他就是由英格兰主帅阿尔夫?拉姆创新出来的4-4-2阵型。此阵型在中后场优势明显,无论中路还是边路防守均不显吃力。另外在进攻方面,两个边路的传中亦会造成很大威胁。最终,英格兰队以此阵型获得了1966年的世界杯冠军,4-4-2的经典打法也被流传至今。
清道夫的引进:
60年代中期,国际米兰传奇教头埃雷拉引入了一种新的防守理念。在四人防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名清道夫。这名球员拖在其它防守者的身后,位置并不固定,他的作用是来对付摆脱了本方后卫盯防的对方前锋。国际米兰以此阵型连续夺得了64年和65年的欧冠冠军。在74年世界杯上,西德队同样使用贝肯鲍尔作为清道夫效果甚佳,并最终夺冠。
现代经典阵型:
80年代后,世界足坛出现了三种主流阵型,4-4-2,4-3-3,3-5-2。前两种阵型攻守兼备,早已被世人广为应用,3-5-2阵型有别于前二者之处在于排出3名中后卫进行防守,另外对中场的两翼球员使用颇为精妙。在防守时,中场两翼球员可以回撤防守,更像是个5-3-2。在进攻中,这两名球员又可以压上助攻,创造更多机会。00/01赛季意甲冠军罗马队正是使用此阵型,其中卡福与坎德拉的两翼齐飞更被传为佳话。
现代4位数阵型:
何为4位数阵型?即4-3-1-2,4-2-3-1,4-3-2-1等此类阵型。有别于经典4-4-2,4-3-3等阵型之处在于,新兴的4位数阵型分工更加明确。以4-2-3-1为例,此阵型以4名中后卫,2名后腰,3名前场攻击手,以及1名中锋构建而成。尤其在中场部分,司职后腰的球员位置回撤,着重防守,司职攻击手的球员位置突前,偏重进攻。无论是分工,还是场上站位,这种4位数阵型显然更加细致入微,既具有针对性,又不失层次感。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韩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