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南麓的商山洛水间,洛南县正以一种独特的“指尖技艺”,书写着稳就业、促增收的新篇章。通过精心培育“洛南手工”这一劳务品牌,洛南县成功地将传统手工艺转型升级为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不仅带动了2.6万人的就业,还创造了超过3.12亿元的年收入,让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绘制品牌发展蓝图
洛南县高度重视手工品牌的发展,成立了专门的洛南手工品牌工作专班,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高效协同机制。
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多方论证,洛南县建立了涵盖各类手工技艺的“洛南手工”劳务品牌资源库,并制定了详尽的《洛南手工劳务品牌打造工作实施方案》。统一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和品牌标识以及精心编撰的《洛南手工品牌名录》,为品牌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洛南县还积极整合草编、豆制品加工、手工挂面、秦紫玉制作等特色产业资源,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培训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推动了“洛南草编工”“洛南豆艺匠人”“洛南核桃加工艺人”等县级品牌的提档升级,并深入挖掘了“洛南艾灸师”“洛南足部护理师”等具有地域特色、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手工劳务品牌。其中,“洛南草编工”更是荣获市级劳务品牌称号,并代表陕西省亮相全国劳务协作大会,成为一张耀眼的名片。
激发传统技艺潜能
依托苏陕劳务协作的契机,洛南县携手将手工非遗技艺与现代市场紧密结合,共同打造中国康养之都。
洛南草编传承人屈军侠创办的巧手工艺品公司,通过“公司+非遗工坊+农户”的创新模式,成功带动了万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其产品远销日韩及欧美市场,年出口量高达219万件,产值超过6000万元。同时,“洛南豆腐”凭借地理标志商标和现代化生产转型,形成了企业集群效应,既保留了传统豆腐的鲜嫩口感,又开发出多种口味的网红即食产品。
2024年,全县豆制品产量达到7.7万吨,产值高达19.2亿元。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主营+个体加盟”的模式,洛南豆腐在西安、商州等地开设了23家体验店和175家鲜豆腐直营店。此外,“手工挂面”非遗传承人李长满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培养了20余名技艺骨干,并辐射带动周边百余人就业,让这门传统手艺成为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夯实手工技能基础
技能培训是“洛南手工”品牌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洛南县聚焦区域发展目标,整合各类培训机构资源,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通过“理论+实操”的教学模式,帮助更多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了技能提升与就业创业的“双赢”。
2024年,洛南县组建了由20名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邀请行业资深人士授课28次,累计组织开展“洛南手工”技能培训28期,培训人数达到1077人。同时,还挖掘出164名非遗传承人,真正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培育出了一支兼具文化底蕴与市场视野的手艺人队伍。
搭建品牌经济舞台
洛南县通过举办品牌评选、文化体验活动以及邀请品牌代言人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短视频、电商平台等新兴媒体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在西安、南京等地设立了175个销售网点,成功推动了“洛南手工”从地域符号向文化IP的华丽转身。近年来,洛南县的草编工坊入选了全国非遗就业典型案例和市级劳务品牌名单,豆制品企业也荣获了省级著名商标称号,品牌效应持续释放,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洛南手工”已经从零散副业成功蜕变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它不仅守护了宝贵的文化根脉,还为群众拓宽了就业增收的渠道。这一“指尖经济”的崛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洛南样本”,充分展示了传统技艺在现代化浪潮中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与广阔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