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监督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神经末梢”,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洛南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基层监督新路径,持续深化“网格化+廉勤监督员”工作机制,推动监督力量下沉、监督关口前移,为村级监督、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注入“廉动力”。
“过去村里的事大多是村干部说了算,现在有了廉勤监督员,大事小事都有人盯着,我们心里更踏实了!”近日,在景村镇齐坡村群众代表大会上,村民张强感慨道。
这支由老党员、乡贤、群众代表等组成的廉勤监督员队伍,既是政策宣传的“传声筒”,又是社情民意的“收集站”,更是小微权力的“监督哨”。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村(社区),紧盯惠民政策落实、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关键领域,通过群众反映、日常走访、列席村级“三重一大”事项会议等方式,对村级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重大经济活动进行重点监督。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提醒;对于可能存在违纪违法的问题,直接上报纪检监察机关,村组干部的“小微权力”得到进一步监督制约。
“多亏了廉勤监督员老李,灌溉用水问题终于解决了!”在寺耳镇黄龛村,村民口中的“老李”是该村廉勤监督员李国强。他在走访中发现,灌溉水管因年久失修,导致破裂,直接影响春耕生产,李国强迅速将问题上报村委会,并全程跟进办理,一周后,灌溉水管已更换一新。
这样的案例在洛南县并不鲜见。“网格化+廉勤监督员”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建立了“问题发现—分类处置—跟踪问效”闭环机制。廉勤监督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全县“廉勤监督员”发现问题254件,推动解决246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廉勤监督工作绝不是走马观花、敲锣打鼓,而是要下马观花,切实解决。”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网格化+廉勤监督员”工作机制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监督,推动构建更有力的县、镇、村三级监督体系,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