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建荣
“媳妇患病多年,我自己腿脚也不方便,多亏你们上门帮办,这下养老钱有着落了!”家住洛南县四皓街道柴峪村村民赵玉婵的丈夫谢宏权紧紧握着县城乡居保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近日,洛南县城乡居保中心联合镇村干部以及信用联社工作人员,主动来到重度精神残疾人赵玉婵的家中,现场一站式完成了养老金待遇申领的全流程服务,真正做到了用“干部跑腿”换取“群众无忧”。
赵玉婵因长期患病,虽早已达到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却因行动不便,相关手续一直未能办理。洛南县城乡居保中心负责人李爱文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协调多部门,紧急开启“绿色通道”。在赵玉婵家中,工作人员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居保中心干部耐心指导谢宏权填写申请表;镇村人员仔细核对户籍档案;信用联社员工则利用移动终端,当场激活了社保卡的金融功能。“以前听说办这事儿得往镇上、县里跑好几趟,没想到现在坐在家里就办成了!”谢宏权不禁感叹道。
“我们推行‘主动发现+上门联办’机制,就是要确保没有一名群众因为客观困难而错过应享的政策福利。”四皓街道办事处社保站站长魏锋说,“前期,我们通过数据比对,筛查出了35名情况类似的群众,赵玉婵家是我们上门服务的第26户。”
据了解,此次上门服务仅仅是城乡居保中心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洛南始终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工作,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核心任务。构建“智慧人社+网格服务”双轮驱动体系,充分借助陕西省人社综合服务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创新性地推出“提前三个月预警、双渠道告知、一站式办理”服务机制。系统会自动生成《待遇申领预通知单》,随后联合镇(街道)社保站与村(社区)网格员,开展“政策找人”专项行动,确保政策精准送达每一位符合条件的群众手中。同时,建立“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服务规范,将办事时限大幅压缩65%,真正实现了当月到龄次月发放的“零时差”,针对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上门“帮代办”一站式服务。
目前,洛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6.62万人,7.84万名60岁以上城乡居民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累计领取养老保险1.96亿元;累计开展上门“帮代办”服务213次,为427名行动不变、鳏寡孤独老人提供上门认证和权益查询等经办服务,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着百姓的晚年幸福,针对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持续做好上门服务,积极探索‘免申即享’服务模式,用真心、付真情,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有温度的服务筑牢‘老有所养’的民生底线,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李爱文坚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