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杨帆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行走在洛南县保安镇的乡村大地上,一屋一舍尽显乡韵,一草一木皆是风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串珠成链,文明新风蔚然成风……所到之处,既能看到各村独有的个性之美,也能感受到相同的和谐共美,可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近年来,保安镇以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基层治理为抓手,凝心聚力描绘沃野画卷,建设和美乡村。
优化环境提颜值
在鱼龙村,平坦宽阔的洛灞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田地规整有序,灰瓦白墙的建筑错落有致,一幅和谐恬淡的现代乡村画卷映入眼帘。村民景熊娃每天吃过早饭便开始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谈到院子环境的变化,他感慨道:“以前家门口有个废旧养殖场,垃圾随处可见,夏天旱厕的味道难闻,别提多糟心了。通过镇村合力整治,如今干净多了,视野也更开阔了,我们住在这里更舒心了。”
又脏又臭的旱厕变成了干净的卫生间,杂乱的草堆改成了规整的小菜园,散养的鸡鸭圈进了篱笆栏,私搭乱建被拆除……这是保安镇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显著变化。
保安镇把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两山”理念,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生态保护责任清单,持续巩固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大保卫战”成果。紧盯“干净保安”创建目标,持续整治农村“脏、乱、散、差”问题,推进集镇地下雨污分流管网铺设、店面门头更换、道路改造提升等工程。建立环境卫生“三户评定、三包落实、三长巡查”机制,开展“集镇擦亮行动”,整治“五堆五乱”。每季度开展环境卫生集中观摩,评选“环境卫生先进工作者”和“最美保洁人”,推进环境卫生“十百千”工程。
如今,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院落实现华丽转身,整个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培育产业增价值
在仓圣社区洛河边上,草莓大棚一字排开,棚内宽敞明亮,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我们‘靠水吃水’,积极对接蔚涞农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发展夏草莓种植。去年引进的首批新加坡夏草莓种苗20万株均已成活。今年,蔚涞农光种业示范基地二、三期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夏草莓大田种植基地、全年草莓生产基地和藏红花多岔发花基地,也是商洛市首个新加坡出口基地。”仓圣社区党支部书记叶小强说。
3月的洛南乍暖还寒,而庙底村的田野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几十名村民弓着身子劳作,深松、翻旋、耙地起垄、施农家肥,有条不紊地为集中连片地膜洋芋种植示范点做准备。“我们家种了5亩洋芋,夏天种水果玉米和大豆,冬天种长白萝卜、圆白菜。农忙时,除了经营自家蔬菜,我还能在大棚基地打工。靠着种植和打工的收入,一年能挣5万多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庙底村村民姜存兰开心地说。
近年来,保安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洛灞路沿线建成500亩供港蔬菜示范基地和440亩水稻试验田,推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盘活仓圣湖大棚,建成500亩新加坡夏草莓示范园和60亩菌蔬采摘农业综合示范园,实现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元以上,带动300人就近务工。黑潭村千亩北五味子示范基地配套“医养药食同根、中医茶饮同源”养生馆,推动从卖产品向“卖风景”转变,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元以上,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将资源禀赋转化为村民的实际收益,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村民腰包鼓了、笑容多了,乡村发展的成色更足、底气更足了。
创新治理扬新风
“厚葬薄养伤天理,天价彩礼压断脊。随礼泛滥人情累,建房攀比最无谓……”近日,在保安镇文峪村的“百姓大舞台”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志愿服务队正热情洋溢地开展抵制“四种陋习”宣讲。声情并茂的小品、节奏欢快的快板、以案为鉴的说理,吸引了大批村民前来观看。
近年来,保安镇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基层党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紧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题,着力打造“乡音传党音·声声润民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用文化凝心铸魂、启智润心。2024年,保安镇共表彰“好媳妇、好公婆”26人、文明家庭13户、道德模范10人,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15场次,挖掘各类先进人物事例98个。各村(社区)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举办“村晚”、农耕文化展演、先进典型表彰会、清明祭英烈、“我在文明实践站过重阳”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实践育人”“文明实践我行动”特色活动350多场次。
“我们订立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通过村民议事会让村民参与基层自治,每季度召开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弘扬文明新风。”文峪村党支部书记杜雪芳说。此外,文峪村通过“三讲三访”,在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话冷暖、谈心声,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让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吹遍希望的田野,成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和美之地。
保安镇正以“和美”为笔,在这片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幅景美、产兴、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每个人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