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卢青义 杜金晖
商南县过风楼镇柳树湾村距县城30公里,地处丹江河畔,沪陕高速和郭山路穿境而过。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风光秀丽。今年以来,柳树湾村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和美乡村建设,立足现有生态底色,盘活资源、发展产业,强化基层治理、提升乡村面貌,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新变化,群众幸福生活迈上了新台阶。
柳树湾村注重丹江流域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保护,将产业规划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村后,千亩猕猴桃、千亩水蜜桃、千亩茶园、千亩蜜薯基地,把村民牢牢地镶嵌在了增收致富产业链条上;村中,房后的小菜园、门前的小花园、田边的小果园、村口的小公园,错落有致,交相辉映;村前,秀美的丹江串起一片片阡陌纵横的瓜果田园。“山上果园、村中花园、房前菜园、村内田园”的立体式布局,彰显着更具魅力、更具秦岭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了周边群众踏青、采摘、赏花的休闲打卡地,也获得了“中国森林康养人家”荣誉称号。
柳树湾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行“村企联营”“一地五金”等模式,累计发展猕猴桃1200亩、水杂果1500亩、中草药1500亩、新型茶园1000亩、蜜薯1000亩,养殖生猪2000头、土鸡3000只、小龙虾20万尾,带动辖区260多户群众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累计超过53万元。荣获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集体”称号。
聚焦“人和、心齐、风正、气顺”目标,柳树湾村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网格化”,构建“自治为基、德治为先、法治为本”的“三治融合”体系,建立村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全面落实“一约四会”“四议两公开”“红黑榜”制度,引领群众弃陋习、树新风,让和美乡村既有“颜值”,更具“内涵”。建成全市首家“道德银行”;探索推行的集德治、自治、法治为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在全市交流、全县推广;《存储道德,收获幸福》典型案例入选“陕西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汇编”。柳树湾村先后获得市级“无访村”、县级“平安村”等荣誉称号。
初秋时节,柳树湾村道路两边海棠树上火红一片,猕猴桃园硕果累累,休闲步道上游人悠闲游玩,孩子们开心地跑来跑去,渴了去桃园摘桃子,饿了去农家乐享受一道道美味精致的农家菜肴。近年来,柳树湾村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交通便利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春赏花、夏捕虾、秋采果、冬收菜”的思路,全力创建以休闲游玩、田园采摘、农事体验、观光娱乐为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产业、生态、旅游互促共赢,谱写出“业兴民富、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