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宋林佩
今年以来,商南县不断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积极探索“访调诉”融合机制,运用“1+N+5”多元解纷工作法,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设“一个中心”解纷主阵地
商南县综治中心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实行“一楼访、二楼调、三楼诉”,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地”。结合“智慧商南”和“雪亮工程”建设,投入1409万元,依托电信大数据平台和综治视联网可视系统,开发县、镇、村、组、片“掌上通”APP,纵向实现县综治中心与10个镇(街道)、128个村(社区)、3343个片长的上下联通、可视调度、工作联动,横向接入全县“雪亮工程”治安防控体系、防返贫监测数据等系统,做到信息共享、协调一致、一体化运转。规范挂牌,明确内容,建立每周例会、联席会议、请示报告等10项制度,实行闭环管理,规范运行程序。
搭建“N方力量”解纷主平台
商南县综治中心协调组织法院多元解纷对接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警调对接中心、148法律服务所共同入驻,选聘人民调解员78名,抽调重点行业部门工作人员23名,开设常态化服务窗口13个,推行集中办公;做优“一站式”受理,统筹信访接待、诉前调解、法律服务等受理途径,接入陕西省信访信息系统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行“线下+线上”多路径高效联动;做细“一揽子”调处,整合信访、行政、政法、人民调解、社会组织等调解力量,深度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增强调解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解决;做严“全链条”闭环,按照“窗口接访、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工作思路,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闭环,努力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把大量纠纷解决在诉讼之前。
实行“五调联动”解纷主路径
为有效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现访调、政调、警调、援调、诉调“五调联动”,商南县综治中心建立“访—调—援—诉”全链条,与信访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通过排查,将一些因民间矛盾纠纷引发的信访案件进行分类移交,将信访纠纷化解在早、处置在小;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动机制,通过与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等所属重点行业联动,对政策法规性较强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对接处警中受理的民间纠纷、部分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民事赔偿部分,移送到中心对接调解员、接处警民警等进行联动调处;与法律援助中心建立联动机制,将原先法律援助或人民调解单向选择转为援调并行双向对接,针对诉讼与调解双向需求情况,最大限度节约当事人维权成本,最大限度保障弱势群体正当合法权益;与人民法院建立衔接联动机制,对诉前、诉中适宜调解解决的,如婚姻家庭、继承养老、侵权维权等纠纷及其他适合调解的纠纷,移送到中心进行调解,实现“诉前分流、收案调解、司法确认或转入诉讼程序”诉调双向衔接,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成诉成访之前。
今年一季度,商南县综治中心受理复杂疑难矛盾纠纷43件,通过“五调联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2件,转入诉讼程序11件,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大局平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