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山阳县

硬作风扶出脱贫硬底气

2020-05-13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山阳县纪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见闻

  四月的山阳,春光烂漫,绿意盎然。

  在银花镇银花社区,新建的标准化挂面工厂,一排排如丝如线的面条挂在面架上,四通八达的水泥街道宽敞整洁,田地的樱桃树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果实……

  银花社区支部书记周述宏指着一河两岸:“你看,我们银花如今基础强了,产业兴了,群众富了!这都是县纪委监委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的结果。”

  基础补短板发展壮“筋骨”

  “银花街过去的环境,除了脏乱差以外,住在低处的人家遇到下雨,污水灌进房子十天半月干不了。现在硬化了路面,埋设了污水管道,安装了路灯,人人都说变化大。”周述宏开门见山。

  在银花镇党委书记程杰看来,“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表示,县纪委监委在驻村帮扶中,作风硬、选题准、帮扶实,是银花社区发生巨变的主要因素。

  山阳县纪委监委驻村帮扶以来,改造老街下水雨污分流管道960米,协调筹措400多万元对社区环境进行硬化、绿化、美化。在解决污水往哪排的问题上,争取省环保集团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日处理5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受益群众350多户。

  银花镇镇长陈维林说:“县纪委监委在帮扶中,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首要任务,几年来,修建便民桥一座,改造社区河南生产路1.3公里,实施叶家湾油返砂公路3.7公里,铺设输水管道三处5.7公里,修建全社区饮水工程,解决4000多人安全饮水……”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银花社区贫困户杨记学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原来雨季孩子上不了学,晚上出门看不见路,房子快倒了没钱修缮。现在的条件要啥有啥,真没有想到纪委工作队给咱老百姓办了这么多实事!”

  47岁的杨记学,六年前因脑出血在医院手术花了12万元,术后失去劳动能力,三个孩子全靠妻子李淑珍一人供养,杨记学就连出门晒太阳,都要孩子扶着,有几次他都想了结自己生命。这几年,工作队给村上架桥,硬化道路,安装路灯,接通自来水,该享受的政策都享受了。“国家政策太好了,给我硬化了院子,改造修缮了房子,我一分钱没花,就过上这样好的日子,做梦都没有想到!”杨记学兴奋地说。

  产业多元化收入稳步增

  由内需型自给自足,到开放型发展经济,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业的银花群众,在脱贫攻坚中解放了思想,迈开了致富的步伐。

  “原先村民种些粮食解决温饱,日常零用依靠坡地种些药材,家里养两头猪,农闲时出门打工补贴。”周述宏说,“自从帮扶干部驻村后,群众的增收产业向多元化发展,村民的腰包一天一天地鼓了起来。”

  在银花河南岸,一条3米多宽的盘山水泥路直通坡顶,路的两边,山顶核桃科管建园300亩,山腰300亩日本大樱桃挂满果实,村庄两旁,300亩冬桃枝繁叶茂。在东岭地带,驻村工作队还正在帮助社区建设1000亩花椒香椿立体种植基地,目前10多亩的香椿、花椒育苗长得正旺,2.5公里的生产路建设正在实施中。产业兴,则群众富。据介绍,2018年,在银花社区引进建成3.9兆瓦光伏电站带动贫困群众71户,群众地租年分红8万元。招商引进四川广元存栏两万只种兔养殖基地正在建设,建成后将带动全村人增加稳定收入。

  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银花手工挂面扶贫产业园开了个好头。2019年,县扶投公司投资500万元,建成标准化挂面生产工厂,致力打造有百年历史的银花手工挂面产业园。据了解,该园区吸纳全镇400多个体加工户加盟生产,入股分红,园区提供手工制作技术,收购产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银花社区四组64岁的贫困户周新治,因年龄原因无法外出务工,但他却有一门吊挂面的手艺,去年9月工厂投产后,就进入手工挂面产业园就业。“这里的活儿不重,主要是掌握醒面的火候,一月轻轻松松挣四五千块呢。”

  据陕西天栋缘食品有限公司、山阳县朝安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新建挂面厂设计年生产挂面600吨,目前年产能400吨,已解决就业84人,其中贫困户就业44户50人。全部投产后,可解决12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

  乡村增“颜值”群众笑开颜

  顺着银花村庄行走,黄墙红瓦民居错落有致,水泥路面平整洁净,院子围着青砖花墙,家家户户的门前搭着吊面木架。

  生活环境的改善,直接影响群众的精神面貌。社区五保户高玉铁老人没有户口在外已漂泊了十多年,老家的房子也因邻里纠纷不能居住而倒塌,驻村工作队排查到此情况后,在社区“四支队伍”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老人。根据老人的实际困难,时任驻村工作队长石国钰带着老人联系市县公安局给其办理了户口,追回了其享受五保供养以来的3.7万元五保金,为其办理了养老保险,为老人租了一户闲置院子。“国家政策好得说不完,我以后哪里也不去了,我要尽量给政府减轻负担。”高玉铁高兴地说。

  当地许多村民表示,原来村上的大多人家住的土房,屋子黑得像漆了一样,门外厕所、猪圈随便盖,农业生产全凭肩挑背扛,一些年轻小伙子都看日子没有盼头,纷纷外出自谋生路。这几年村里变化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也高了,这家种药材,那家栽果树,户户都加工挂面,日子越过越红火。

  乡村“颜值”不断增彩,脱贫推力变成自我发展的动力。杨记学的妻子李淑珍勤劳肯吃苦,她种植六分地金银花,一年稳定收入4000多元,托管带教两个幼童,四个月挣带教费9600元,清扫村道路每月挣500元工资。“不能啥都靠政府,还要自己努力致富。”李淑珍说。

  走进搬迁贫困户高财荣的搬迁房子,映入眼帘的是高财荣老人为了感恩党的好政策,精心自编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新居落成心里喜;下联:脱贫感恩共产党。横批:不忘初心。

  “过去日子熬不到头,没有吃穿没房住,年年发愁交不上公粮和农业税,都想喝老鼠药死里,哪朝哪代有今天这好政策,生活困难有低保,没有房子政府给安置,没工作干部给找,不脱贫都对不起党!”说起现在的生活高财荣异常激动。(张力 张宏)

  • 相关阅读
  • 山阳农村公路最长跨河大桥通车进入倒计时

      图为大桥建成效果图  “金钱河畔,每岁夏秋之际,时有山洪聚至,一时蛟走龙腾,状若大江,南北阻隔,士农工商唯有望洋兴叹,不可逾越…”这是写在窑沟口铁索桥边上的修缮记。然而随着5月21日最...

    时间:05-22
  • 程宝华脱贫记

      董志鹏 马泽平  就读于延安大学的程楠在家认真进行考研复习就读于延安大学的程楠在家认真进行考研复习  程宝华一家四口在建房工地上劳作程宝华一家四口在建房工地上劳作,有说有笑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其乐融融...

    时间:05-21
  • 山阳搭建四个平台助力消费扶贫

      本报讯(潘福存)今年以来,山阳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大力拓展消费扶贫渠道,搭建4个平台推进消费扶贫,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搭建消费平台,倡议帮扶单位助销。采取“引进来、走...

    时间:05-21
  • 法官镇创新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本报讯(朱勋)山阳县法官镇以“三员五色两清单”动态管理机制为抓手,创新模式,巩固提高脱贫成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镇上按照户有联络员、组有信息员和村有党建指导员的“三员”原...

    时间:05-15
  • 色河铺变迁记

      本报记者 陈静  色河铺社区位于山阳县色河铺镇中心处,社区内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550人,目前已脱贫176户526人,2020年计划脱贫9户24人,实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村庄要净...

    时间:05-14
  • 山阳严防“四风”反弹

      本报讯(张瑶)端午节将至,为切实加强节日期间纪律监督,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反弹,山阳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  节前通报鸣警钟。县纪委转...

    时间:05-14
  • 法官镇“三员五色两清单”工作法巩固脱贫成果

      商洛之窗讯(朱勋)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脱贫群众又返贫?山阳县法官镇以“三员五色两清单”动态管理机制为抓手,创新落实“四查四帮四强”防返贫机制...

    时间:05-12
  • 扶贫路上勇担当

      依山而建的梯田、整齐划一的村落、蜿蜒曲折的河流,令人目不暇接。刘声学从市政府办到山阳县法官庙村任第一书记、扶贫队长以来,他以及“四支队伍”用真心和真情竭力改变法官庙村的贫困面貌,让村子一...

    时间:05-12
  • 色河铺镇整治人居环境有成效

      本报讯(任义森 陈静)近期,山阳县色河铺镇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全镇范围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色河铺镇以“人居环境大整治,党员先行作表率”主题党日活动...

    时间:05-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