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山阳县

色河铺变迁记

色河铺变迁记

2020-05-14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陈静

  色河铺社区位于山阳县色河铺镇中心处,社区内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550人,目前已脱贫176户526人,2020年计划脱贫9户24人,实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村庄要净

  近期,在色河铺社区,修厕改厕、清理卫生、拆除违建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正忙碌、有序地进行着。

  在集中整治人居环境期间,镇村干部挨家挨户通知,争取群众支持,组织群众参与,要求半个月内把自家屋里、院里的垃圾全都扔到路边,由村里统一处理。

  半个月后,仅色河铺社区就动用铲车、钩机、翻斗车、清扫车等多台设备,一次性将社区生产生活垃圾清理到位,还在农户庭院、社区道路两侧和移民小区修建围栏2000米,栽种各类苗木1000多棵、花卉800多株。集中整治活动结束后,为了长期保持环境卫生整洁,社区选用了两名年龄较大、有威望的贫困户组建卫生监督管理队,定期清扫街路,督促村民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以前,在社区内尤其是色河铺高速出入口沿线两旁和移民小区,经常看到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积雪乱堆的现象。现在的社区,处处干净整洁。

  在社区支书朱锋发起的社区微信群里,他和村干部随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树木倒了、街路脏了,村民都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向社区反映,社区干部尽快安排解决。

  群众要富

  色河铺镇驻色河铺社区第一书记任义森感慨地说:“记得刚进驻色河铺社区的时候,全村供水管网损坏严重,水质较差,特别是庙沟二组11户村民竟然没喝过自来水;村里没有项目带动,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我们工作队一致认为,要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谋划扶贫项目。”

  以前,色河铺社区群众的收入主要是依靠个体的黄姜种植和劳务输出,但近年黄姜在市场上售价较低,而且色河铺社区距离县城约15公里,个别组户交通不便,限制了村民增收。经过入户调查和讨论研究,任义森从改良品种、包装升级入手,带领贫困户走精品路线。他邀请县农业局工作人员到社区进行土壤养分分析,筛选、引进了适合色河铺社区土地种植的天麻产业。

  今年以来,在距离县城40公里的色河铺社区庙沟高一组实施的天麻基地项目,采用“短棒”浅栽、有性繁殖新技术,规模化栽培,科学化管理,天麻基地已流转土地50多亩,长期雇佣贫困户15人,带动周边贫困户25户,现已将天麻种植到位。该项目不仅有效带动农户和贫困户的收入,还将有力支撑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脱贫攻坚以来,包村领导、第一书记、驻村队员、村干部组成的“四支队伍”通过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黄姜、天麻、连翘等,联系、组织相关科管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帮助农户采取联户经营的方式,参与发展,享受分红,将产业做成人人参与、人人分红的模式,让所有村民成为产业的受益人。

  居住要安

  色河铺社区的村民大部分居住分散、偏远,生存环境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社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51户199人,分散搬迁6户18人;全社区危房改造59户104人,水、电、道路等均已进村入户。

  色河铺社区甘沟垴组村民雷家锋,家里4口人,以前在沟里住,交通闭塞,生活不便,家庭收入主要靠夫妻二人常年在外地打工。他说:“我以前打工,一个月收入2600元,但是路太远了,来回一趟耽误时间,算下来一个月落不到1500元。搬迁到县城后,有了长期稳定的住处,现在一家窗帘店打工,比以前好多了。”

  色河铺社区庙沟三组的齐建兵,家里5口人,以前也是常年在外地打工,月收入不到1800元。他告诉我们:“自从到了县城有了新房,虽然也是靠打工挣钱,但是吃住比以前方便、节省,现在月收入4000元左右。”

  雷家锋和齐建兵均享受到了易地搬迁、教育扶贫、生态补偿、产业扶持、就业扶贫等政策,现在都已经搬迁至山阳县宏祥小区。宏祥小区是我市首批实施5000户移民搬迁安置点,也是山阳县乃至我市规模最大的集中安置项目之一,小区规模大、配套全、环境优,住在那里,孩子可以就近入园入学,家人就医看病也方便多了。

  色河铺社区只是我市众多贫困村(社区)之一。“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一个村都不少,也是一个村民都不少。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开展,迎接他们的,有愈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有持续的产业发展和不断增长的经济收入,更有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 相关阅读
  • 王阎镇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

      本报讯(田琳)日前,山阳县王阎镇积极开展“弘扬李长庆精神,争当新时代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推行落实党员产业责任区,将产业发展一线作为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前沿阵地...

    时间:05-29
  • 山阳农村公路最长跨河大桥通车进入倒计时

      图为大桥建成效果图  “金钱河畔,每岁夏秋之际,时有山洪聚至,一时蛟走龙腾,状若大江,南北阻隔,士农工商唯有望洋兴叹,不可逾越…”这是写在窑沟口铁索桥边上的修缮记。然而随着5月21日最...

    时间:05-22
  • 程宝华脱贫记

      董志鹏 马泽平  就读于延安大学的程楠在家认真进行考研复习就读于延安大学的程楠在家认真进行考研复习  程宝华一家四口在建房工地上劳作程宝华一家四口在建房工地上劳作,有说有笑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其乐融融...

    时间:05-21
  • 山阳搭建四个平台助力消费扶贫

      本报讯(潘福存)今年以来,山阳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大力拓展消费扶贫渠道,搭建4个平台推进消费扶贫,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搭建消费平台,倡议帮扶单位助销。采取“引进来、走...

    时间:05-21
  • 法官镇创新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本报讯(朱勋)山阳县法官镇以“三员五色两清单”动态管理机制为抓手,创新模式,巩固提高脱贫成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镇上按照户有联络员、组有信息员和村有党建指导员的“三员”原...

    时间:05-15
  • 山阳严防“四风”反弹

      本报讯(张瑶)端午节将至,为切实加强节日期间纪律监督,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反弹,山阳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  节前通报鸣警钟。县纪委转...

    时间:05-14
  • 硬作风扶出脱贫硬底气

      ——山阳县纪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见闻  四月的山阳,春光烂漫,绿意盎然。  在银花镇银花社区,新建的标准化挂面工厂,一排排如丝如线的面条挂在面架上,四通八达的水泥街道宽敞整洁,田地的樱桃树上...

    时间:05-13
  • 法官镇“三员五色两清单”工作法巩固脱贫成果

      商洛之窗讯(朱勋)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脱贫群众又返贫?山阳县法官镇以“三员五色两清单”动态管理机制为抓手,创新落实“四查四帮四强”防返贫机制...

    时间:05-12
  • 扶贫路上勇担当

      依山而建的梯田、整齐划一的村落、蜿蜒曲折的河流,令人目不暇接。刘声学从市政府办到山阳县法官庙村任第一书记、扶贫队长以来,他以及“四支队伍”用真心和真情竭力改变法官庙村的贫困面貌,让村子一...

    时间:05-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