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山阳县

产业动力强 发展劲头足

产业动力强 发展劲头足

2022-03-15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王倩 李敏 谢非

  春到王庄,充满希望。行走其中,一幅产业兴旺的春耕生产图跃然眼前:山坡上是栽植连翘的身影,地垄间是种植苍术抡起的锄头,大棚里是静待发菌的香菇……

  “产业旺则根基固。我们村这几年一直以产业为先,想办法把群众镶嵌在产业链条上,这样群众才能有稳定的收入,才能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山阳县十里铺街办王庄村党支部书记杨转丽说。

  近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王庄村找到了解困的密码——兴产业。村上结合十里铺街办提出的磨沟流域产业示范带项目建设,根据村情实际,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引领群众种植苍术、连翘、天麻、猪苓等中药材,通过不断发展产业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能人带动兴产业

  立春刚过,家住王庄村的村民王东就忙起来了。这边,自家地里的猪苓等着挖;另一边,已联系好的客商催着他交货。他恨不得有分身术。

  猪苓一般在冬季和初春挖,这几天,王东雇了十几个村民帮着挖猪苓,而他也在村里奔走收购其他村民种植的猪苓。

  10年前,王东还是在工地打零工的打工仔,哪里有活哪里干,收入不稳定。现在,王东是当地有名的产业发展大户,仅种植猪苓这一项,年收入10多万元。

  “除了自种,我还做收购。春节后的这20多天,我收了1万多斤猪苓,全都销出去了。自种和收购加起来,一年能挣个20万元左右。”

  王东是王庄村最先尝到发展中药材产业甜头的人之一。

  王庄村位于山阳县十里铺街办东北处,地势偏高,坡地多平地少,缺乏能人带动,导致王庄村既没有特色产业,也没有主导产业,大部分村民被贫困绊住了脚,生活一直原地踏步。

  打破这种被动局面的正是王庄村村民自主发展产业意识的萌发。“我们这儿海拔高、气温较低,正好适宜猪苓、天麻这类喜阴凉、湿润的中药材。自己搞产业,虽然操心大,但是心里踏实。”王东一边摸索种植,一边动员附近村民发展猪苓。他说:“只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才能吸引来客商。”

  自学和参加技术培训后,王东摸清了猪苓的生长习性,药材种植逐渐走上了正轨。他种了4亩地猪苓,每亩地产值3万多元。看到王东见了效益,村民跃跃欲试。于是,王东就主动指导并带动村上有发展意愿的村民种植猪苓。从如何选择菌材到怎样培养菌丝,再到如何摆放菌棒,他都耐心为村民讲解。每年采收猪苓后,他又负责联系客商,统一收购,解决村民销售问题。

  “自主种植最主要的是带动效应非常明显,部分村民思想保守,怕发展产业风险大,有了能人带动,村民看到了实在的效益,顾虑少了,积极性就高了。”杨转丽说,“仅王东就带动村上四五十户发展猪苓种植,除了猪苓,村民自主种植的还有天麻,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也有了口碑,基本不愁销。”

做大规模强根基

  “菌棒上架后,最近正是养菌阶段,及时注水就行了。”山阳县委办驻王庄村第一书记刘宝说,“食用菌是村里的村集体经济产业,见效快、效益稳,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下力气振兴农村集体经济。”

  脱贫攻坚时期,王庄村依托山阳志诚种植养殖合作社产业基地,发展香菇种植,壮大村集体经济。在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实施乡村振兴起步阶段,王庄村积极争取村级产业发展资金,持续壮大提升产业发展,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广泛吸纳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农户土地租金、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等各类资金参与入股分红,通过带动群众参与管理、参与经营等方式,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食用菌产业园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让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增加了收入,每年带动60人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了多赢。”刘宝说。

  目前,王庄村发展的食用菌产业园总面积80亩,建有标准化大棚105个,年产香菇50万袋、产值300万元,村集体每年取得分红收入约18万元。

统筹谋划富村民

  3月7日,村民白巧盈卷起袖子,埋头在地里种苍术。“想趁好天气把这一亩地种完,随后还发种子的话,我计划再种一亩。”白巧盈笑着说,她本来计划年后出去干活,后来听说村上鼓励大家发展中药材产业,动员种植苍术,给免费发放种子,她就不出去了,准备在家好好务药材。

  “村上发了通知后,大家都争着上报种植的亩数,报名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很高。”白巧盈告诉记者。

  “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啥都给老百姓想到了,种子不用掏钱买,还送到家门口,人心里肯定高兴,更有信心把日子过好了。”村民杨有斌激动地说。

  王庄村虽然地势高,但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种植中药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更好地利用撂荒地,扶持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王庄村按照十里铺街道党工委统一部署,积极参与磨沟流域产业示范带的建设,今年全村计划发展连翘300亩、北苍术1000亩、猪苓200亩、天麻200亩,以“特色引领,产业为先”来夯实群众增收致富的根基。

  十里铺街办副主任邓稳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十里铺街办坚持全产业统筹、全流域联动、全链条把控的产业发展方向,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鼓励农户自主发展经营与合作社集体化管理相结合,重点围绕“种好药、做好药、卖好药”的发展理念,在磨沟流域建设以中药材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种植于一体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整体扩大苍术、连翘、食用菌种植规模。引进红仁核桃并加强科管,配套种植经济作物,形成小分散、大集中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与农科所、农业公司进行品牌合作,提高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全面促进产业发展、持续增加村民增收。

  今年以来,十里铺街办谋划了磨沟流域产业示范带建设项目,对磨王公路沿线的王庄等6个村统筹谋划,再根据实际情况分片区分地块发展特色产业,确保流域内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

  目前,王庄村新增300多户群众积极发展产业,村上已为村民免费发放了84万株的苍术种苗、3万多株的连翘苗。村民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美丽乡村”的根基也将越来越牢固。

  • 相关阅读
  • 兴一项产业富了一个村

      张亚男 王梦圆  如今,走进山阳县延坪镇枫树村,一棵棵茶树,一个个茶园,一座座茶山,正铺就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枫树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盘活集体资源,积极引进经营主体,拓展...

    时间:03-15
  • 村民巧手做花馍 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 王倩 李敏 谢非  “这是献祭馍,十个为一副,其中三个有造型,其余七个是普通的大花馍。”3月8日,在山阳县十里铺街办红土岭村崔淑娥的花馍店,只见她用筷子把各种小的花馍安插在了大花馍上...

    时间:03-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