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山阳县

磨菜刀

2022-06-23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金功文

在山阳县城一小区门口磨菜刀的老人

  “磨剪子来戗菜刀!”小区门口来了一位磨刀老头儿,行当简单: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个红布袋,一只塑料桶,一圆一瘪两个塑料壶,一粗一细两个磨刀石,另带砂轮、钢铲、小板凳。磨刀石放在檐坎上,小凳子搁在檐坎下,面对檐坎坐着。有人拿菜刀来了,便猴腰弓背,拉开架势,“嚯嚯”地磨起来。

  菜刀用得时间久了,刀刃会钝,会豁,会卷儿,就要“戗”,把钝豁卷口的菜刀刮薄削平。刀拿来了,磨刀人先瞧刀口,看是软钢还是硬钢,硬的用砂轮打,软的用钢铲削,最后用磨刀石磨。

  磨刀是细活儿,有窍门儿。磨时,右手握住刀把,左手五指压在刀面上,刀与石的角度不能大也不能小,过大伤刀刃,过小磨不快,得刚刚好。磨刀人心思细腻,安静平和,磨一会儿,把桶里的水洒些在刀刃上,又磨又洒,直到刀口发青,拿起来,刀刃朝上,与目光平行,眯缝着眼细瞧刀锋,明晃晃成一条直线了,再用食指在刀刃上轻轻刮一下,试试刀口的锋利,然后摸摸刀侧的光滑度,没毛刺、不刮手、光亮锋利了,就把刀放在一边,等主人来拿。

  我出小区大门时太阳还没露面,等我去城里浪一圈儿回来,阳光如水,滚烫烫泼了一地,磨刀老人的姿势没变,低头弓背,磨刀霍霍,只是背上的衣服漾了一摊水,湿漉漉地贴着皮肤。我问他怎么不去躲躲太阳,下午再磨?他说不热,晒惯了,早磨早回家。

  磨刀是老手艺,利薄苦累,不挣钱,因而我们见到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不愿学。磨刀老人说,一个小区一天能拿来的刀,也就是十来把,磨一把6元,一天就挣个几十块,换个油盐钱。

  磨刀生意渐行渐远。一个小区上千户,除了受过苦的老年人为省钱,拿刀来磨,年轻人才不理这些事呢。一旦刀口钝了、卷了,大多把旧刀一扔,买把新的回来,没有人为心疼几十块钱拿去磨。

  “磨剪子来戗菜刀!”磨刀人这句经典吆喝,不知还能叫响多长时间?

  • 相关阅读
  • 山阳开展专项整治46人补缴水费3.7万元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小华 詹小庆)近期,山阳县纪委监委紧盯治理重点和时限要求,推动涉水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在持续监督的推动下,目前,县供水公司已向46人补收水费3.7万元。  借鉴粮食购销...

    时间:06-24
  • 三尺讲台上的坚守

      本报记者 张 英  在山区从教29年,刘德华数不清自己教过多少学生,有多少学生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  今年53岁的刘德华自1993年大学毕业后,就扎根一线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从青春年华到两鬓斑...

    时间:06-24
  • 山阳开展家风家教宣传月活动

      本报讯 (记者 谢 非)6月17日,记者从山阳县妇联了解到,在今年的全省家风家教宣传月期间,山阳县妇联发挥“联”字优势,以“家风润丰阳·家教伴成长”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

    时间:06-23
  • 山阳救助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

      本报讯 (记者 肖 云 通讯员 张 健)近日,山阳县林业局接到南宽坪镇农综站站长电话,称其在银厂村下乡途中,发现一只不能飞翔的“大鹰”跌落在路旁的沟河边,他和两名路过的群众已将这只“大鹰&rd...

    时间:06-22
  • 默默躬耕三十载 档案战线“老黄牛”

      本报通讯员 陈 锋 涂正英  他30年如一日,专注于档案工作,默默地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在档案工作第一线,成为省、市档案系统一头成绩斐然的“老黄牛”,他就是山阳县档案馆党支部书记兼副局(馆)长...

    时间:06-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