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山阳县

延链补链强链 激发产业集聚效应

——我市聚力打好园区建设提标扩容攻坚战之山阳高新区篇

2024-05-16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山阳高新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26万平方米,拥有规上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图为山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本报记者 王江波 张 矛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

  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抓好园区提标扩容就能不断推动企业集中、要素集成、产业集聚,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带动性和贡献度。近年来,山阳高新区坚持按照“优服务、强招商、精管理、拓空间、提效益”发展思路,突出抓园区建设、抓产业优化、抓招商引资、抓营商环境、抓效益提升,园区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基础配套提档升级、链主引领显著增强、创新驱动有效支撑的良好发展局面。

  目前,山阳高新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26万平方米,拥有规上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1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93.06%。2024年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8.06亿元,同比增长15.8%。

以链聚能 产业实现集群发展

  5月10日,记者走进山阳高新区陕西金阳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注塑生产车间内,成排的机器在工人的操作下飞速运转,工人正在埋头工作,加紧生产一批订单产品,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一个个模具不断下线的同时,在陕西普阳时代电源有限公司厂房内,十几台机器在工人简单操作下,便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自动组装线路板,实现全自动生产。

  “陕西普阳时代电源有限公司是山阳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电子信息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从东莞引进的电子信息延链强链项目,是陕西迈思普电气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项目总投资5.5亿元,租赁标准化厂房3.4万平方米,建设工业及消费电源生产线62条,2023年11月建成投产。2024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6800万元,带动就业800多人。”陕西迈思普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军说。

  近年来,山阳县围绕电子信息产业,以陕西迈思普电气有限公司为“链主”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了涵盖8个子项目的电源适配器产品链项目,实现从DC线材、模具制作、线路板生产到组装全产业链的整合。

  “公司不仅自动化程度高、创汇能力强,而且产业链相对完整。”王建军介绍道。

  据了解,陕西迈思普电气有限公司车间的自动化设备,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公司还通过欧盟等8个国家或地区产品认证,拥有惠普、汤姆逊、西门子、松下等优质客户,60%的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地。

  “订单已经排到了8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今年的营收肯定更多。”王建军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山阳县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首位产业延链补链创新发展,主导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全面提升山阳电子信息产业园,引进电子信息类企业20家,建成投产13家,带动就业2000多人,2023年实现产值20.6亿元,利税2.5亿元,2024年一季度实现产值5.97亿元,同比增长15.9%。

以引增能 产业实现提档发展

  距离陕西普阳时代有限公司不远,陕西砺冰拉米拉热能技术有限公司内,一条全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上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焊接公司最新研制的高性能碳纤维发热电暖器。

  陕西砺冰拉米拉热能技术有限公司高性能碳纤维发热材料生产应用项目是县委、县政府主动叩门招商,从西安引进的智能家居项目,建设有高性能碳纤维电热膜、金钨板、金钨霸生产线等4条。项目于2023年10月签约落户山阳高新区,12月底建成投产,2024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元。

  “没有山阳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慧眼识珠,就没有我们企业的今天。”陕西砺冰拉米拉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炜说。“2021年县委、县政府领导看到我们拥有较强的研发技术和行业发展潜力,主动招引我们入驻园区进行企业孵化。在孵化过程中,园区不仅提供免费的厂房,还经常给我们作指导,为企业快速投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如今,陕西砺冰拉米拉热能技术有限公司经过两年时间的飞速发展,与德国拉米拉保持稳定技术合作关系,并与西工大材料学院组建研发团队,取得碳纤维电热膜等专利3件。公司所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电热膜、金钨板、金钨霸三大主导产品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二期项目将拓展金乌板生产线和金乌霸Pro生产线,三期项目将攻破碳纤维电热膜原材料以及辐射纸的生产线。”郭炜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为全力支持园区打好提标扩容攻坚战,山阳县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创新招商方式,着力打好以商招商、叩门招商、节会招商、乡情招商、点对点招商“组合拳”,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和质量。同时,山阳高新区全面落实惠企政策、手续办理、诉求解决、金融服务、用工招聘“五个送上门”,从项目招商、落地、建设到投产,采取全过程跟进、“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坚强保障。

以智赋能 产业实现蝶变发展

  钒,是山阳县的一张名片。这里有亚洲最大的单体钒矿矿床,钒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钒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超15%。

  走进陕西丰源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块块银灰色的钒氮合金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被快速产出,这些菱形金属块将被包装好,随后运往全国各地。

  陕西丰源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技术总工刘会军随手拿起一块钒氮合金,打开了话匣子:“钒产品常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其中钒氮合金是一种优秀的炼钢添加剂,能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延展性等,还能让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

  “我们企业十分注重科研,通过科技创新,企业的耗能减少了70%。我们自主研发‘一步法氮气氛保护双推板窑制取钒氮合金技术’,将合金中的钒、氮占比进一步提升,高于市场同类产品,这些都极大提升了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刘会军说。

  近年来,山阳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不断增强钒产业竞争力,发展了陕西丰源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

  如今,陕西丰源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获得15项国家专利技术,打破了美国垄断钒氮合金生产的技术壁垒,攻克了单推板窑生产钒氮合金的行业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2023年,公司实现钒氮合金销售贸易7.05亿元,2024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

  山阳高新区持续实施创新主体“倍增提质”、创新平台“能级跃升”、创新人才“聚智赋能”、创新环境“优化提升”四大工程,有效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山阳高新区拥有省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个、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28个,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1人,建成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各1个,初步形成以政府为主体推动,园区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要素参与的高能级科创孵化器体系。

  “园区提标扩容给山阳高新区带来巨大的机遇,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用好产业发展政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努力将山阳高新区打造成为陕南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地。”山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崔瑾殇说。

  • 相关阅读
  • 以工代赈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 董志鹏 通讯员 陈韦东  陆家湾村太极八卦状路网  恋恋陆家湾康养综合体项目  秦岭喜柿山居民宿  5月12日,记者走进山阳县色河铺镇陆家湾村,只见新修的环山产业路平坦宽阔,两旁的农家小院鳞次...

    时间:05-16
  • 345国道山阳至磨沟口大中修工程进展顺利

      本报讯 (通讯员 杜 妍)345国道山阳至磨沟口大中修工程自开工以来,在建设单位市公路局、监理单位商洛正大监理公司的精心组织、科学指导和施工单位市公路局沥青拌合厂的密切配合下,目前该工程进展顺利。   ...

    时间:05-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