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金凤山上云雾缥缈、草木葱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南秦河生态公园全长2.3公里,修建了东西向滨水沿线的休闲漫步带、花海公园、松林迎客等多种景观,呈现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新景象,让市民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从郁郁葱葱的秦岭山脉,到出门见景的城市公园;从开窗见绿的宜居城市,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放眼商州,青山逶迤、绿水如带,所到之处皆风景,抬头可见商洛蓝,四顾远眺生态绿,满眼尽是动人的绿色画卷。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近年来,商州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盯“五区”建设目标任务,坚决扛牢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正在商州大地徐徐展开。
守好蓝天碧水净土
绿色是商州最亮丽的底色,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商州最大的发展优势。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昔日难得一见的野鸡如今在翠绿的山林间自由穿梭,成为山间常客。”牧护关镇松沟社区护林员赵芳盈说。
今年以来,商州区扎实做好污染防治,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筑牢生态屏障,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商州区严格落实常态化和重点时段管控措施,实施区域雾炮和洒水不间断作业、暂停开展绿化修剪整形和喷洒农药等有VOCs排放的作业、加油站暂停油品装卸等。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166天,同比增加8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48,同比提高0.9%,全省排名第二。
同时,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推进“一断一策”“一河一策”精准治理,商州区完成丹江锑浓度异常问题整治阶段性目标,污水处理站已建成通水,确保王山沟河入丹江前锑浓度控制在40微克/升以下,丹江干流李家塬监测断面锑浓度控制在1.9微克/升以下。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各监测断面及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通过印发《净土保卫战2024年工作实施方案》,区上指导3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在国家土壤环境监管系统完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整改情况信息。编制完成《商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污染地块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并通过省级评审。督促全区48家矿产资源开发持证企业编制生态环境治理方案,31家已完成编制。
通过加强污染源头防控、综合治理,商州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丹江出水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绿色发展根基不断夯实。
强化监管监测举措
绿水青山近在咫尺,“商州蓝”成为常态。商州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文章,离不开不断强化的环境监管、监测。
今年,“商州智慧环保”项目全面建成使用,受理查办各类环境信访投诉116件,同期减少86件,下降率42.6%。累计出动生态环境执法人员1160人次,检查排污单位491家次,立案8起,实施按日连续处罚1起,罚款26.5万元,约谈环境违法企业3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起。
截至目前,开展丹江锑浓度异常应急监测604次,出动车辆157车次,出具1998个监测数据;监督57家重点排污企业按照2024年自行监测方案开展自行监测工作;完成商洛市二龙山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项目3个浮船站(林场、湖心岛、板桥)的安装调试,开展二龙山水库自动检测浮船比对监测;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噪声、生物五大类共195个项目参数取得“一岗双证”。
人民尽享生态福祉
眼下已经立秋,暑热虽然未消,但早晚已有凉意。沿着丹江、南秦河岸漫步,游逛公园、静赏碧水,是许多市民的日常。
“城区现在修得这么好,出门就是公园,空气也清新,环境也优美,生活在这儿真的很好。”居民刘建军和妻子与其他市民一样,喜欢在公园尽享休闲时光。
商州区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以来,商州区制定印发《商州区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2024年工作任务清单》,修订完成《商州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优化形成《点石成金——尾矿“黑废料”变身绿色建材“金疙瘩”》等4个典型案例。同时,召开商州区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动员暨业务培训会,制定《商洛市商州区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同时,商州区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序组织镇村开展污水乱排乱放及黑臭水体排查,2处省级监管黑臭水体(杨斜镇星火村、松云社区)治理成效显著。完成13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水治理率52.1%。实施大赵峪街道梁铺、罗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夜村镇白杨店水渠改造工程,工程均于3月开工,管网已全部铺设完成,计划9月底完成建设。
青山不语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上,商州区将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工作成效,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强化环境日常监管,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新篇章,交出让群众满意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