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巩琳璐
刘有红巡山中
5月6日清晨5时30分,当第一缕晨光穿透商州区大赵峪芦河涧村的薄雾,51岁的生态护林员刘有红已挎上灌满凉开水的水壶,揣着磨出毛边的巡山记录本,踏上海拔1200米的巡护之路。在他身后,晨曦为层叠林海镀上金边,也照亮了这位退伍老兵两鬓斑驳的白霜。
“去年这时候上山,树叶都是露水,现在叶子干得一碰就碎。”刘有红弯腰捻起几片枯叶,眉头紧锁。商洛市气象局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旬以来,我市降水大部偏少、气温普遍偏高,全市平均降水量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少八成,森林火险等级极高。在这片横跨西商高速与北环城路的总面积217公顷的管护区里,每株焦渴的油松都在考验着守护者的耐心与智慧。
刘有红当过兵,部队生活培养了他高度的责任心;他还做过财务工作,让他养成了细致入微的做事习惯。这些经历,都为他如今的护林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一直都喜欢学习,接触护林工作后,我就知道得赶紧掌握专业知识,才能把这份工作干好。”刘有红说。在商州区林业局天保办和大赵峪街道农综站培训的基础上,他自学林业法律法规和森林防灭火知识,还常常向林业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很快便熟练掌握了灭火技能,从“门外汉”蜕变为管护员中的行家里手。
芦河涧村地理位置特殊,绿化和植被资源丰富,西商高速和北环城路穿村而过,人员车辆往来频繁,森林资源管护任务艰巨。为守护好这片山林,刘有红主动出击。他走村串户,向过往车辆行人、本村村民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家了解这些知识,就会知道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就能一起爱护树木,守护好这片绿色。”刘有红回忆,在林地管护区,一旦有群众破坏林地,他发现后会坚决制止并耐心劝导。
“护林员就是森林的守护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监测自然灾害、病虫害对林地的破坏,还要全力维护林区的正常秩序和安全。”刘有红说,保护野生动植物也很重要,不能掉以轻心,他会在闲余时间挨家挨户反复宣传,确保村里没有乱捕乱猎现象。
在刘有红心里,最笨拙的方式也就是最硬核的,他坚持用脚步丈量出平安林区。2020年春节前两天,正是家家户户筹备年货的时候,刘有红放下家庭事务,每天雷打不动巡山,按照规定记录当天的巡逻情况。“按照传统习惯,春节期间,上坟祭祖的人多,火灾隐患大。”刘有红说,他带着临时护林员,守在村民祭祖的必经之路,对每个前来祭祖的村民反复叮嘱。千万次的叮嘱和劝导以及不厌其烦的巡逻,让他守住了管护林区的安全。一天晚上10时,邻村坡上突然起火,他毫不犹豫拿起铁锨冲向火场,并及时报告给村党支部书记,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林火被成功扑灭。“当时没想太多,就想着不能让树烧起来,不能让山林受损失。”刘有红朴实的话语,透露出他对这份工作的坚守和担当。
村里的扑火队伍在科学扑火和消防器材使用方面存在短板,刘有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农闲时,他把扑火队员集中起来,用自己在天保站学到的知识进行培训。“大家学会了这些实用技能,以后遇到火灾就能更及时有效应对。”他一边示范,一边详细讲解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从拿起灭火器、拔出锁销,到在离火源6米左右颠倒灭火器、对准火源喷射,每个步骤都耐心指导。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消防力量和扑火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持续干旱让护林工作如同在火药库边巡逻。刘有红始终秉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他不仅在常规宣传上下功夫,还自制防火宣传警示牌和标语,摆放在醒目且易发生火灾的地段。他挨家挨户向400多户村民宣传森林火灾的危害、预防和扑救知识,并签订防火责任书。在平凡的护林员岗位上,刘有红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护林员不是看山的,是守山的。”刘有红望着层层叠叠的油松林,目光如炬。这位用青春守卫疆土的退伍老兵,正以另一种姿态,续写着对家园最质朴的忠诚——让山更青,水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