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新疆,白了黑了都是走哩。”郭子春老人告诉记者,新疆苦寒,昼夜温差大,冬天特别冷。很多时候,他们没有营房,没有帐篷。气候对于他们这些外地来的士兵是必须首先要适应的,其次就是如何填饱肚子。“在新疆,我们把面搓成条条,拿沙子一炒,这就是3天的给养。”
郭子春老人说,部队是灵动的,哪里有战役,他们就往哪里跑。由于解放军的部队弹药配备有限,平均每个人可以分到4个手榴弹,5发子弹和一支枪,剩下的全靠自己在战场上争取。“我们还是好的,有的部队根本都分不到这么多弹药。咱们的弹药重,没有土匪的弹药轻,我们打败敌人以后,有时候能得些轻的弹药。”
子弹穿过了棉帽
在郭子春老人的军旅生涯中,有一件事情是他的子孙后代无人知晓的,那便是在新疆与当地土匪作战时,子弹从他的棉帽子里穿过。而多年后,再回忆起这件事,老人仍旧只是风淡云清地说:“我的棉帽子被烧了个窟窿,第二天领导给我换了一个。”
“我们在新疆是跟马步芳、马鸿逵手下的那些土匪打哩。”郭子春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土匪为少数民族分裂分子,骑马的技术非常了得,加之熟悉当地环境,作战异常艰苦。为了适应作战环境,原本从未骑过马的他一天之内就学会了骑马。一学会,马上就上战场。“他们的马在前面跑,我就跟在后面追。他们的枪上都有叉子,往马房里一插,瞄准我们就打。”郭子春讲道,“有一次,我跟战友出去追土匪。回来以后把帽子一卸休息,发现我的帽子烂了,再一检查,里面有一颗子弹。”讲起事后发现子弹时的心情,郭子春老人笑着说:“年轻人上了战场还怕那些做啥,我们说哩笑哩,第二天照样上战场。”老人说,为了追击这些少数民族分裂分子,他和他的战友还曾翻过阿尔泰山到达蒙古境内,整个作战持续了3年。
身体硬朗心态好
1958年,郭子春老人从部队复员之后,从新疆回到了商洛老家,与老伴共同经营自己的小家庭。老人一生共育有3个子女,其中大儿子在数年前不幸因公殉职。老人的女儿郭新梅告诉记者:“我们祖上也是商州城里的大户,爷爷是做生意的。从小我的家庭氛围很好,父母教育我们,总是说人一定要心地善良。”
郭新梅说,由于老人的心态好,也爱锻炼身体,所以身体一直很硬朗。“自从我妈去年去世以后,都是我大哥的儿子和儿媳在照看我爸的饮食起居。”老人的孙子叫郭会昌,今年48岁。走进郭子春老人的房间,桌子上摆满了他给老人准备的时令水果。郭会昌告诉记者:“我爷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他脑子特别清楚。每天早上,他还能用电磁炉给自己热点牛奶、面包吃。”郭会昌说,多年的军旅生活,老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干净,自己的衣服从来都是自己叠,一层一层整整齐齐。“他房间五六个木头柜子,里面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啥时候都没乱过。”
如今,郭子春老人的两个小玄孙都快上幼儿园了,享受着五世同堂的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