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法律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建设和谐新村。商南县司法局把农民学法用法作为普法工作的着力点,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抓手,巡回全县13个镇开展“送法下乡”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大型展板、送戏下乡、法律咨询等形式,广泛宣传《宪法》《刑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合同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同时结合“三问三解”、“6+1”惠民工程、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及“三官一律”进农村、进社区工作,发放《农村实用法律知识问答》《惠民政策选编》《法律知识常识》《重点法律法规汇编》和农民学法用法读本等各类宣传资料6万余册,发放宣传单页35万份,受教育群众达7万余人次,有效扩大了法律宣传面。针对新出台的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县司法局认真组织培训,积极宣传普及。新《人民调解法》颁布后,该局组织宣传车行程万余公里,对2200名干部和3100余名人民调解员进行系统培训。法律宣传队、法律诊所、巡回法庭深入13个镇和160多个行政村的田间地头,把法制知识送到家;在为群众化解矛盾的同时,也把法制宣传教育送到家,扩大百姓遇事找法渠道,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受益一方的社会效果。2011年以来,全县共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86个,依法调解各类民事纠纷4104件,调解成功4046件,案件调处率和成功率分别达到99%和98%,人民群众的满意率逐年提高。
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建设平安校园。每年购买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读本2200余本,教师每人一册,利用5-7天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法律政策法规,并将普法考试作为教师学历达标、任用资格的重要条件,以此增强了教师学法积极性。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校刊等阵地和教师会、学生会、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思想品德社会课等载体,在师生中广泛宣传法律知识,组织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教育。2012年组织全县中小学开展“法伴我行、法伴我成长”主题实践活动,利用暑假开展“八个一”活动。每年利用“11·9”消防日、“5·25”道路交通安全日等纪念日,在各中小学举行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并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为中小学生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制课,为留守儿童专题举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珍爱生命”等法制教育讲座。全县各学校做到了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全县34名法制副校长每年为中小学平均授课2次以上,受教育学生达6万余人次,推动了依法治校。
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打造诚信守法企业。县工商、税务、发改、质监、经贸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每年对朝阳、秦东、中剑、豪迪等重点企业进行《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税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宣传教育,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每年集中学法2次以上,促进了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纳税、依法维权。以《公民法律知识读本》为基础,大力加强企业职工普法工作,职工参学率达90%以上。同时,各企业聘请法律顾问,指导企业开展“外出去务工,法律伴你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劳动合同法》专题讲座,向外来务工人员发放维权手册2万多本。
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抓手,打造法治文化建设“118”工程。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每年开展大型法治文艺演出5场次以上。在富水镇建成7.5公里法制宣传“十里长廊”,在青山移民新街、十里坪、城关、白浪、金丝峡、过风楼、试马等镇相继建成法律宣传一条街,在水沟、青山各建成150平方米法治文化墙,在茶坊村、试马街村建成法治文化橱窗。富水法制宣传十里长廊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还在县委党校、图书馆、职中、城关小学建立4个法制教育基地,在县广播电视台开辟“政策与法制”普法专栏和重点法律法规解读栏目,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同时,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递法治正能量,开通了“法治商南”官方微博,构建新的网络普法平台。
“群众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商南县以法律进机关、进乡村(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景区、进医院等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载体,不断增进人们的法治认同和信赖,努力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中,培养群众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理性维权的意识,培养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良好风尚。
2011年以来,商南县共培育出“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律六进”工作示范点45个,法治示范镇2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8个,法治校园10个,诚信守法企业5个。先后有11个镇、22个政府部门被考核评定为县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推动“依法治县”:
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商南县在依法治县工作中,建立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各镇、各行政执法部门普遍建立了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错案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强化人大、政协、社会、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成立了县党务政务服务大厅和非紧急救助中心,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树立阳光政府形象。截至目前,全县所有镇以及84个县直单位均推行了政务公开制度,建立政务公开栏388个、办事大厅25个、便民服务中心17个,设置电子显示屏32个、电子触摸屏8个、公告牌142个,开通网站27个。
该县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强制法》,不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任前公示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布制度,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形成《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让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有效解决了部分公务员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影响投资环境等问题。全面推行办案责任制、重点岗位权力分散制、案件复查制、错案追究制,实行审务公开、检务公开,充分体现司法为民,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