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村(社区)务公开制度,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建立了“五组三会”基层自治组织,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建立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制度,促进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县公安、工商、税务等10余个行政执法部门每年开展行业专项治理工作,对商业门店、土地管理、文化市场、基层治安防范等领域进行专项治理和综合整治,使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执法行为不断规范,违法行为得到遏制。还创新社会管理,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格局,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创新依法行政:
奏响“法治商南”建设和谐曲
商南县建立“三调联动”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整合法庭、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力量,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创新司法所“镇域联动”工作机制,破解了一人一所执法难的困局;实行“以案定补”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网底建设;强化培训机制,提高人民调解员综合素质。4年多来,千余名人民调解员参加了省市县培训班,同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目前,已建成县医调委、交通调委和金丝峡景区调委会,累计调处矛盾纠纷54件,调处成功52件。还在春节和“两会”期间,组织开展“千所万人抓化解、力促三秦大和谐”活动,使一大批矛盾纠纷得到排查、调处和化解。
严格贯彻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细化公、检、法、司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工作责任和协作机制;落实矫正人员“周联系、月汇报、季考评”和手机定位管理、定期汇报思想动态、按时参加公益劳动和教育学习活动等教育监管措施;建立司法局会同检察院、法院对社区矫正人员定期检查考核的工作机制,使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了衔接管控、排查摸底、真心帮扶、风险评估、安置措施、教育监管“六到位”;落实刑释解教人员跟踪帮教制度,及时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会保障和临时救助工作,做到无缝衔接。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15名,累计解除119人,在矫96人,重点人员手机定位96人,无一人再次违法犯罪。对2008年以来回归社会的286名刑释解教人员全部落实了“四帮一”帮教责任和帮教措施,使其困难有人帮、生活有着落,能够尽快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十里坪镇探索建立的规范化“新航之家”,对22名帮教对象进行过渡性安置及帮扶教育,培养出了像社区矫正对象张某科学种植猪苓带头致富的好典型。
贯彻落实《律师法》《公证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法律服务惠民行动”,围绕征地拆迁及重大项目建设,开展证据保全等各项公证业务。引导律师、法律工作者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解决工程中的矛盾,当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企业的法律顾问。开展“三官一律”进农村、进社区活动。2011年以来,公证处办理各类公证2000余件,担任法律顾问30家,代写法律文书2150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代理诉讼事务950件,代理非诉讼事务283件。县公证处主任郅爱军同志荣膺“三秦十佳公证员”称号。
该县健全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在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建立了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站,在13个镇依托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各村建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为民创优年”和《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十周年宣传月活动,做好“12348”法律援助专线电话接听工作。2011年以来,受理指派各类援助案件925件,受援人数900余人,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960余万元,维护了广大弱势群体合法权益。金丝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被省司法厅命名为“省级法律援助示范站”,县法律援助中心被省司法厅命名为“全省规范化法律援助机构”。
2011年以来,商南县司法局先后被省司法厅和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评为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商南县被市综治委评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县。县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及部分司法所也先后受到省市表彰奖励。
“完善的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干部监督、法律顾问各项相关制度”“健全的居民自治组织、居民代表会议制度”“严格落实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修订完成的社区《居民公约》《阳光社区自治章程》”“充实的居民民主议事、财务管理、民主监督、定期评议规章制度”……一张张制度完善的清单,让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商南24万人民在法治教育的熏陶和洗礼中得到福祉,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月骄阳红胜火,法治之风好扬帆。2015年是商南县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商南的关键之年,该县将以“法治商南”建设为总揽,以基层法治创建、“法律六进”为载体,努力构建领导干部知法依法、人民群众信法守法、制度保障护法执法的法治大厦,形成领导干部学法、人民群众信法、制度保障护法的法治氛围。
法治如春雨,浸润着秀美的鹿城大地。沿着“依法治县”轨道砥砺前行,商南县的明天会更加平安、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