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大于天,柞水县立足县情实际,编织政府监管、基础保障、执法问责、企业自律、群众监督“五张责任网”,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织牢政府监管网。成立了由常务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全县各监管部门和镇、村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区域,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图、辖区食品生产经营者布局图、监管人员责任区分布图,食品监管单位建有食品生产经营台账明细表,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部门分类指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考核体系,实现了各环节无缝衔接。
织牢基础保障网。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不断加大食品安全专项经费投入,经费呈逐年上升趋势,确保食品安全工作正常有效开展。从全县各镇、各相关部门按编制择优选配专业对口干部,充实和设立县、镇(办)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通过政府划拨、购置、租用等方式,为各镇监管站配齐办公用房、食品快检设施设备,并完善综合协调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建成标准化镇监管站2个,基本实现县、镇(办)两级食品安全“工作部署、应急处置、信息上报和宣传培训”电子化管理。
织牢执法问责网。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问责机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食品安全工作信息和新闻报送》等制度,各级监管责任主体将各项目标任务逐条逐项分解到岗到人。将食品安全信息报送指标列入各镇、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目标考核内容,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半年评比、年终兑现奖惩”,并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夯实责任,跟踪监督,食品安全监管覆盖面达到100%,报送信息共享率达到100%。
织牢企业自律网。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机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企业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和《承诺书》,并结合年审换证工作提高生产经营许可“门槛”。严格食品原料入场、生产过程和出厂检验管理,认真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和召回制度,定期开展检查观摩交流活动,增强企业自律意识。严把企业从业人员录用审核关,完善“三防”设施,规范消杀灭洗程序,形成无缝衔接监管链条,全面增强企业自查自检意识和能力。
织牢群众监督网。组建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中心,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处置工作制度和奖励办法,畅通食品安全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受理食品安全投诉案件。加强对“12331”投诉举报电话的宣传和使用,各监管部门和镇办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监督举报电话,设置举报网点122个,县、镇、村三级聘请食品安全“三员”318名,形成了县域全覆盖的食品安全群众监督举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