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柞水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扶贫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强化平台建设,着力推进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积极培育科技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精准扶贫,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一是优化体制机制,改善创新环境。柞水确立了“向科技要质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发展”的科技扶贫工作,成立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强化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还设立了5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出台了《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确保每个科技创新项目有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资金管理和验收办法,做到人员、任务、措施、资金、考核“五到位”,形成了“政府主导、科技部门组织、业务部门配合、各镇及相关企业联动”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
二是加速项目落地,提升产业实力。立足县情实际,突出资源特色,大力实施科技扶贫计划项目,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累计在中省市立项科技项目21个,争取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个、惠民计划项目1个、富民强县项目1个,陕西省县域重点项目1个,重大科技创新专项3项,实施“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建设与示范”、“高山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示范”等县级科技计划项目47个。
三是搭建创业平台,增强创新能力。成立了县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出台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评选并表彰奖励了科技进步项目15个,激发了全民科技创新潜力。制定了《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办法》,规范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引导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推行首席工程师制度,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全县累计申报专利523件,授权155件,获得省市县科技成果奖23个,“陕西大西沟铁矿低品位难处理菱铁矿选矿技术研究”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盘龙生态产业园被列为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园区,秦岭南麓特色农业科技园被命名为陕西省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支撑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四是强化涉农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要求,以村为单位,积极开展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畜牧防疫、科学养殖、林果高接换优、药业栽植与管理、就业等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2万人次以上,提高了群众的致富技能。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知识产权培训”等活动,推进科学技术进园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邀请专家教授开展板栗、核桃、养殖等各种实用技术培训110期2.5万人次,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五是做好跟踪服务,深化科技推广。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典型示范镇、村、大户”评选活动,评选科技示范镇3个、科技示范村17个、科技示范户126个,示范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组建了柞水县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10名专家24小时为农民、企业开展科技咨询免费服务。印发了《柞水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和《柞水县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实施方案》,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12批342人,建立示范基地56个,推广新技术52项,开展培训11万人次,驻盘龙公司科技特派员党学德编撰的《中国七药》出版发行,并建起了秦岭地道药材博物馆,收纳地道药材标本200多种,我县也被评为陕西省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