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洛南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把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首要任务,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维权工作力度,依法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全县整体劳务市场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今年累计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视巡查400余次,涉及用工单位1000余户,解答咨询3000余人次,纠正违法违规行为400余起,妥善处理群体性欠薪案件30余起,累计为4000余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4500余万元。
一是成立专职机构,夯实监管责任。县政府印发了《关于提前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通知》;由人社部门牵头,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的通知》,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人社局局长任副组长,司法、监察、公安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领导小组,协调指挥和妥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按照“属地管理、行业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镇(办)、各部门在农民工工资支付过程中的监管责任,逐单位签订《农民工工资支付承诺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监管力度,综合防治欠薪问题。
二是加强法律宣传,强化舆论监督。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QQ群等现代信息手段,采取在县城广场、车站设立宣传咨询点,深入镇、村、企业现场培训解说等方式,广泛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陕西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试行)》、《陕西省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等法律法规,让用人单位知法、守法,做到守法经营、依法管理;让广大农民工学法、懂法,有效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依法运用法律武器和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年共组织开展劳动法规宣传活动18次,接待群众咨询3500余人次,发放有关宣传资料2.3万余份,受教育群众3万余人,企业普法率达100%。通过宣传教育,营造了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劳动者理性维权、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的良好法制环境,发挥了较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三是实施网络管理,全面掌控情况。不断创新劳动监察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运用“两网化”管理手段,实行“一企一档、一格一册”管理。由基层劳保协管员对网格内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逐户进行排查,特别是加强对陕南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工矿企业等用工重点领域的排查力度,要求各用人单位如实填写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登记表,并建立了台账,做到了“三清”,即用人单位情况清、农民工用工情况清、工资支付底数清。目前,对已排查出各类用人单位和存在工资拖欠问题的企业,专人包抓,跟踪督办,及时拿出化解方案,充分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预警。
四是开展联合执法,加大清欠力度。以日常巡查、专项督查、年度检查和查处违法案件为突破口,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专项联合检查组,深入各类企业、建筑工地详细查看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针对有拖欠行为的用工单位,督促其拿出解决问题办法,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同时,加大执法力度,简化办案流程,规范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移送程序,妥善处置群体性讨薪事件,严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范围和程序,积极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目前,共检查用人单位200余户,涉及劳动者11500余人,解答咨询800余人次,现场指出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120余起,督促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2000余人,受理、办结劳动监察案件55起,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6起,妥善处理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4起,累计追回拖欠工资950余万元,监督陕南移民搬迁项目发放农民工工资30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