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爱功臣活动为切入点,全力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
--以办实事、解难题、做奉献为主题,把优抚政策落实在行动上。区财政优先把义务兵优待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兑现标准不低于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2009年兑现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336户77.808万元。筹资48.6万元解决张念才、刘增强等160户参加过西北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老战士的房屋修缮问题,对全区417名生活特别困难的老复员军人和伤残军人给予生活救助34.4万元,为78名在乡一至六级伤残军人累计报销药费52.5万元。按照商州区城乡低保管理实施办法,纳入城市低保的优抚对象145户305人,月发低保金5.11万元;纳入农村低保的优抚对象964户2404人,月发低保金15.67万元;城乡医疗救助515人,发放医疗救助金137.104万元;纳入安居工程38户、160人,发放建房补助金52.8万元。老复员军人定补提高到月标准350元,"两参"人员困难生活补助提高到月标准200元,"三属"、伤残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抚恤标准按上级文件同步提高。目前,全区各类重点优抚对象2279人,年发抚恤补助金712.75万元,区财政承担的预算渠道畅通。
--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和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推动关爱功臣活动的深入开展。坚持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鼓励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走向社会自谋职业,走指令性安置、扶持安置、自谋职业相结合的路子。近年来,人事劳动部门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3人,军转家属4人;民政部门安置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550人,累计发放待分配期间一次性生活补助费80.8万元;自谋职业安置40人,发放自谋职业补偿金166.7万元。同时,区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决定从城镇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士官中为全区部分中小学校选配260名安全保卫人员,实行事业编制,财政全额拨款,切实解决近年来存在的安置遗留问题。
--依托基层拥军优属服务网络,积极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全区依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先后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红领巾服务组、"三八"妇女服务组、青年民兵送温暖服务队近百个,经常活跃在基层、社区,帮助优抚对象排忧解难。各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在拥军优属活动中,长期与贫困孤老优抚对象结成对子,定期开展上门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贡献。
共建学习型军营,提高创建双拥模范区整体水平
商州区始终抓住共建共育结对子活动不放松,先后涌现出城关小学与商洛武警支队、市特教学校与商洛武警支队二中队、商洛供电局与商洛军分区、商州区图书馆与武警区中队、商州区中学与公安消防中队等20多个军民共建对子单位。共建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坚持双向服务、双向发展,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创平安的目标。商州区城关小学1980年与武警商洛支队建立共建关系30年来,双方始终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建设学习型军营为目标,先后举办少年军校6期,组织学生军训,参观军营,邀请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作报告,从小培养少先队员不怕苦、不怕累、守纪律的团队精神,校少先大队被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评为"雏鹰红旗"大队,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国防教育十佳先进单位。
同时,区上还紧紧抓住共建学习型军营活动,筹资3万
元帮助武警区中队、消防商州中队建起了标准化军营图书室。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从国家援建军营图书室购回政治、法律、军事百科、文史知识、科学普及、文体生活、技能学习等二套1000余册优秀精品图书援赠两个中队,丰富驻军图书资料。宣传等成员单位邀请知名人士、学者走进军营,讲授法律、科技、文史方面的知识,并组织城区各大中小学校同部队结成学习对子,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活跃军营文化生活。部队先后军训学生41期,举办国防知识讲座23场次,使3.5万名大中小学生受到了爱国、国防教育。城区各中小学校自觉为部队子女入学入托大开绿灯,优先解决部队子女入学80余名,共建共育活动已成为弘扬双拥文化,活跃军营文化生活,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提升双拥工作整体水平的主阵地。(雷超锋 王 波 张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