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赵有良 李岚) 绿树掩映,厂房齐整,流水线作业,全封闭生产,昔日浓烟滚滚、污水横流、尘土飞扬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走进柞水小岭工业园区,让人处处感受到循环工业经济洁净生产带来的可喜变化,大有“换代升级耳目一新”之慨。
近年来,柞水县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大西沟矿钢一体化为核心,以铁、银、铜等优势资源为依托,初步形成了以铁矿采选及深加工、银铜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和水循环利用4个循环产业链,从而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保持了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超常规发展的新路子。到6月底,该工业区实现总产值13.7亿元、工业增加值4.41亿元,分别占年任务的56.1%和57.4%,分别增长52%以上;上缴税金1.04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5%,增长18.5%,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各项指标再创新高。
柞水地处秦岭腹地,矿产资源富集,初步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种37种,矿床矿点213处,菱铁储量3.02亿吨,可供回收利用的尾矿约1200万立方。为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县委、县政府在不断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先后出台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决定》、《加快培育壮大循环经济产业的实施意见》,高起点修编了《柞水县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在项目引进上,县上派专人对引入项目实行全面考察审核,建立了项目入驻“会审会签制度”,确保了落户园区项目的质量。同时,相继关停了县水泥厂、金正公司10万吨粗铅生产线、穆家庄铜矿等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使全县万元GDP能耗降低了4.3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41.2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858.34吨,重点污染源达标率达100%。
在工业发展中,坚持“集约开发、精深加工、循环利用”的理念和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进的思路,以小岭工业区4大产业链28个重大项目为支撑,重点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的现代材料工业以及部分制造业,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两高一低”产业,加快大西沟铁矿矿钢一体化、30万吨无缝钢管、200万吨钒钛磁铁矿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做好百万吨特钢项目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
他们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马”的运行模式,依托资源优势,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要求,完善小岭工业区承载功能,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引导企业调优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加速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关天经济区内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责任,日常实行突击整治与长效监管相结合,重点排污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完善指标控制体系、检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同时,科学制定和包装产业项目,在土地征用、工商登记、税收等10方面给予入园企业最大优惠,先后引进800万吨菱铁矿采选、金正公司120万吨球团矿、博隆矿业60万吨铜铁矿采选等项目。
目前,正在建设的高科技含量循环经济项目达40个,其中800万吨采选二期开发及公辅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9亿元,中兴共建矿业公司扩能项目完成投资2200万元,金正公司已正式投产运营,其他矿产工业项目进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