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骆昭君 黄家瑞)近年来,柞水由于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类推进的科学方式建设新农村,自新农村工作启动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不仅各示范村得到了发展,也整体上推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试点兼顾强中弱
在去年5个示范村巩固提高的基础上,今年该县又确立了本地湾村等7个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同时,将去年的5个村重新定位为巩固村,目的是将今年的工作重点往推进村建设上倾斜。今年新确立的这几个村相比去年来说,总体上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较薄弱,属于全县120个村里的弱势村。柞水县委、县政府针对县情审时度势,从全局发展的高度,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同时,为这7个推进村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并通过书记县长办公会等方式一一落实。
力求发展多模式
该县根据新农村村情实际,力求多模式发展。以建设边贸集镇为抓手,抓好本地湾村、中坪村等商贸带动型示范;以建设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古镇开发保护、溶洞3A级景区、溶洞地质公园和九天山景区揭牌为契机,充分发挥景区旅游带动优势,促进明星、龙潭、杏坪和朱家湾等村示范建设;以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产业发展为带动,促进土桥、街垣、银碗等村产业快速发展。突出抓好集中安置点建设,明星、罗庄等一批新型村庄相继落成;以大西沟铁矿、盘龙公司、汇生源等项目建设为辐射,带动罗庄、梨园、明星等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安置,带活了农村经济。
明晰思路扩领域
该县采取能人联动、企业拉动、典型带动和园区引领的工作思路,干佑镇、下梁镇依托亿升、汇生源等龙头企业,红岩寺镇、瓦房口镇利用药材加工厂项目和循环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杏坪镇、蔡玉窑镇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畜产养殖、药业种植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柴庄镇、丰北河镇创造良好环境,谋划建立农产品加工和畜牧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发展循环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充分利用招商引资、龙头拉动、能人带动等现代方式富民强镇意识增强,思路更加明晰,农业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