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王建民)近日,丹凤县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先进集体,最高人民法院以文件下发全国各地法院通报表扬并颁发了奖牌。这是丹凤法院继2007年被省高院评为全省立案信访文明窗口之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又一工作成效,也是继2009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的又一最高荣誉。
丹凤县人民法院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将立案信访大厅作为充分发挥了解社情民意、服务涉诉群众、联系社会各界的纽带作用,推出多种便民利民举措,整合各项诉讼服务功能,规范窗口工作制度,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充分彰显公正执法,展示文化建设成果,精心营造和谐诉讼氛围,努力打造为民之窗、文明之窗、和谐之窗、公信之窗。
便民诉讼,有效发挥立案信访基本功能。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搭建服务平台。立案信访大厅建设于法院大门口,临街开设大门,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与审判、办公大楼相分离,标识明显,内设办公区、当事人休息区、诉前调解和判后答疑区。为确保安全,实行当事人和法官分道通行,当事人通道设有安检门、通道式X光物检仪、手持安检仪、视频监控、对讲机、防火箱等安检设备,安排法警轮流值班,实现安保措施和便民诉讼的无缝焊接。二是加强窗口建设,发挥中心功能。采取“窗口式”开放办公,设立查询咨询、立案审查、立案调解、救助服务、材料收转、判后答疑、信访接待、院长接待八个接待窗口,实行“一条龙”服务。三是强化导诉服务,及时满足诉求。专门设置了导诉服务台、法律规定问询处和诉前调解室,根据来访群众的目的和要求,由专人负责来访接待引导,将其引导至相关区域,并实行院长接待日和院领导带班制度。四是强化便民设施,提高人性化服务。设有当事人休息处、饮水处,配备有桌椅、纸张、笔墨、老花镜、电脑、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设有报刊杂志和法律法规两个书架,方便群众查询和了解相关法律知识;设立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和老年人、病残人接待处,对经当事人申请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及时办理司法救助手续。五是加大执法透明度,强化执法监督。案件实行流程化管理,并入法院局域网,既方便群众查询案件进程,又能强化立案庭对审限跟踪监督职能;安装了LED电子显示屏,方便群众及时了解开庭审理案件的信息。六是落实执法监督。公示了《诉讼费收费标准》、《案件流程示意图》,印制了《执法公开制度汇编》和各类宣传手册;悬挂了“五个严禁”、“六个不准”、“七项工作承诺”、“工作人员文明用语”、“监督岗及工作职责”等工作制度;设置了院长信箱和纪检信箱,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有效规范了执行行为。
完善制度,积极探索信访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大信访”工作格局。在立案庭设立信访办,由一名信访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接访、转办和督办工作,在内部将信访案件的“进口”、“出口”落实到信访办,确保信息准确、口径一致,避免了重复访案件多头答复以及久访不决等问题的发生。二是实行信访终身负责制、首位负责制和月通报制度,明确包案领导、承办部门和案件责任人,落实信访工作责任。三是实行信访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信访人进京赴省、到市、来县(院)的次数和信访件批转部门及本院自己摸排的信访问题将信访案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有信访隐患四个级别,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处置和预防方案。四是实行院长接访责任制度。每周安排一名院领导轮流接访。所接访的案件能现场解决的当场办理,不能现场解决的,由信访办整理记录好接访事项后由接访院长签发督办令,限期解决,并将结果反馈回信访办,再由信访办汇总后汇报院长并向当事人及时答复。五是完善信访工作流程管理操作规程。信访办建立信访日志,对来信来访登记、交办案件立案登记、申诉案件立案登记、院长接访日呈报案件建立登记台帐,并对长年上访的信访老户建立了信访档案,由信访办负责每季度召开一次信访工作会,分析一段时期的信访工作形势,检查各包案人的工作进展情况,使信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