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司法,积极探索诉前调解工作新思路。为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有效减少信访、执行、审判工作压力,丹凤法院提出“矛盾纠纷关口前置,法官工作阵地前移”的工作新思路,决定从立案环节抓起,大力开展诉前调解工作,探索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一是建立合理分流机制。对适合由人民调解组织调解且未经调解的民间纠纷,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选择基层调解组织进行处理。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在全县设立了26个诉前调解室、22个便民联系点和3个法庭工作室,落实机构、人员和报酬,启动预约办案机制,开展上门立案活动,共建法庭、乡镇、社区“三位一体”诉前调解网络。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召开辖区相关部门诉前调解联席会议,通报、分析治安形势,共商合理分流社会矛盾、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大计。四是建立规范运行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诉前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及“两书一卡一册”制度,对诉前调解的原则、适用范围和程序的启动、运行、终结等予以明确规定,使诉前调解工作有章可循。丹凤法院建立健全以诉前调解为核心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把司法调解工作向诉前、向社区(村)延伸,实现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有效衔接,确保矛盾纠纷在源头上得到合理分流,在基层得到化解。三年来,全院合理分流到诉前调解解决710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97%,自觉履行率达99%,未发生一起新的上访案件。立案受理的诉讼案件调解结案率达到了82%,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