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随着高坝店、十里铺等一批移民喜迁新居,宣告2011年山阳县安排的190个民生工程项目,已完成175个。这些民生项目完成投资3.87亿元,占计划投资的110%。“十一五”以来,山阳县先后投入资金9.64亿元,启动完成了1236个民生工程建设项目。今年,该县民生项目中有27个被列入全县重点项目,占重点项目总数的四成。
强化保障惠民生
近年来,山阳凭借实施民生工八大程的强劲东风,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体推进和实施民生八大工程,促使该县跨入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居民实惠最多、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
该县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牢牢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实施西部大开发、我市三县一区纳入关天经济区以及省委、省政府实施陕南突破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作出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山阳突破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一系列重要决定,为县域经济加速发展,改善民生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十一五”以来,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其中福银高速公路商漫段建成通车,新修改造通镇通村公路2000余公里,实现了100%的镇通油路(水泥路)、86%的建制村通水泥路。大力发展电力、通讯事业,“户户通电”目标全面实现,3G通讯网络正式开通,宽带上网便捷高效,有线电视覆盖城乡,城乡基础设施日益配套完善。新修改造基本农田6.0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79万亩,新修人饮工程205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7.27万人,连续五年夺得省政府“水利振兴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累计投入教育专项经费6.48亿元,完成了教育“三大创建”,“两基”攻坚、“普实”和“双高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蛋奶工程”,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激发推动文体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总投资1.46亿元,建设山阳县体育中心,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8200万元,主体工程基本竣工,2012年底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大力开展乡村、企业、校园、社区、广场文化建设,送科普、戏剧、电影、图书进农村,加强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进行农村文化人才培训,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建设,认真实施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落实群众大病救助政策,全面推行基本药物“三统一”配送,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效缓解。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两个确保”和城乡低保全面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逐年提高,城镇集体企业超过法定年龄退休人员和农村“八大员”、60周岁以上复退军人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实施,群众老有所养的期盼逐步实现。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在外出务工重点城市设立劳务工作站,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各类人员充分就业创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087套,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384套,初步形成了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等为主体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
发展产业富万家
强国必要富民。多年来,山阳县委政府按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城镇增容”三大目标,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药业兴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落实“开放带动、产业带动、项目带动”三大举措,抓好“农业产业开发、工业经济发展、城镇建设、旅游和水力资源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六件大事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40.38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多;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69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24元,分别是2005年的2.46倍和2.2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