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逐年增加“三农”投入,实施了农民增收八大工程,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9.7%的速度较快增长,201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3.82亿元,比2005年增加7.36亿元。他们按照“注重特色,做大基地,做强龙头,打响品牌”的发展思路,着力抓2个绿色农产品产业带、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4个示范基地建设,全县共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村145个,目前,以果、畜、药、茶、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各类特色产业基地累计发展到200万亩,其中核桃总面积发展到33.6万亩,良种基地面积达到12.32万亩,博汇牌核桃软糖被授予陕西名牌产品,山阳县九眼莲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县中药材累计发展到30.24万亩,规范化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值2.17亿元,农民人均中药材纯收入286元。
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以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山阳县立足资源优势,以矿产开发、医药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加工、水电开发为重点,狠抓工业基建技改和资源整合,策划实施“一区两园”建设,必康制药公司五酯软胶囊、五洲公司钒系列开发等一批重点工业基建技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5家,带动全县创设就业岗位56552个,为广大群众带来直接工资收入38290万元。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5.7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工业增加值8.83亿元,是2005年的3.7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1.9%。工业反哺农业,带动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迅速发展。
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确立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累计投入旅游开发资金近5亿元,天竺山景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并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今年4月隆重开园;月亮洞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漫川古镇即将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命名,山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累计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亿元,带动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携手共建新农村
统筹城乡发展,为新时期农村发展带来了曙光。“十一五”以来,山阳完成了县城和14个镇总体规划、5个镇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人民广场、丰阳大道、体育大道、县河堤防等一批惠及千万民生的重点市政工程建成使用,县城框架进一步拉大,功能更加完善;加快实施漫川、板岩、杨地、天竺山、高坝、中村、照川等小城镇建设,6.5万农村居民离开农村进入城镇工作生活,全县城镇人口达到16.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7%。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村容村貌。启动实施173个扶贫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5864户23768人,实现脱贫9.5万人,农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2010年“7.17”、“7.23”水灾后,县上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农村,确定今后十年全县将移民将搬迁41678户175458人,搬迁总人数占全县农村人口的40%。县上按照避洪水、泥石流、滑坡体,高地势、高根基,抗震“三避二高一抗”原则,确定了天竺山镇街道村等6个移民集中安置点为县级示范点。并在全县23个镇建设示范点,共建40个集中安置点。以抓点示范力争在全县推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明晰、功能完善、规模较大、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移民新村。在山阳,石头梁,陆家湾、僧道关等一个个文明、富裕的新农村正在悄然崛起。
(王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