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李琳 程刚)每当夜幕降临,洛南县河两岸红、绿、蓝三色霓虹灯与“洛南精神”大型宣传牌、馒头山生态园美丽夜景交相辉映,山城仿佛镶嵌在秦岭山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近年来,洛南县委、县政府立足人居、生态、园林、文化、避暑的城市定位,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园林城市为抓手,围绕建设旅游明星城市目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大力实施城镇跨越计划,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倾力打造“山绿林茂有秀气、碧水环绕有灵气、环境优美有生气、经贸繁荣有朝气、文化活跃有人气”的最佳人居环境,全县城镇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
高标准规划
近年来,洛南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提出了“东延西扩”“南融北展”的县城发展战略,以县河盆地为主,东延至东石嘴大桥,西扩到谢湾镇,总面积达27.6平方公里,突出体现人居、生态、园林,渗透不同文化主题。五年来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21.3亿元,先后建成东西城区堤路、仓颉园、步行街、神龟广场、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市政工程,县城框架由东西3.4公里拉长到9公里,城区面积由3.7平方公里扩大到9.6平方公里。
今年以来,该县紧紧抓住我市构建“一体两翼”中心城市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城镇跨越计划,加快推进城镇建设重点项目。目前,县上正在加快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做好万寿寺、龙马广场、大小渠川等详细规划和孔子公园、月亮城、花石浪等项目群的规划包装,扎实做好洛源、保安、麻坪、巡检等4个集镇规划。同时,启动了秦唐街、柳林大道、东石嘴步行街、东城区滨河东路、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月亮城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加快推进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突出抓好石门、巡检等省市重点镇和洛源、永丰、保安、古城、灵口等县级重点镇建设,加快构建以城区为中心,永丰、石门、景村为卫星镇的中心城市群,以石坡为副中心,辐射寺耳、巡检的北部扇形矿产旅游集镇群,以古城为副中心,辐射三要、灵口的东部扇形农业产业化集镇群,以保安为副中心,辐射卫东、洛源的西部带状旅游和农业产业化集镇群。今年上半年,该县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个,完成投资4.17亿元。
同时,该县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把城镇建设与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以石门等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600余万元,对永丰、卫东、保安、洛源、景村、石门、古城、三要、灵口、麻坪、巡检、寺耳等镇实施了升级改造。目前,全县小城镇建设已完成投资3.08亿元,石门、巡检两个重点镇完成了房屋主体、排水和路基工程;景村、石门、古城等17个建制镇的小城镇建设完成了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一个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洛南的城镇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高品位建设
洛南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高品位建设县城,倾力改善人居环境。洛南县河过去是一条垃圾遍地的污水河,近年来该县斥千万巨资治理县河,对河道进行清理,两岸浆砌石堤,修筑仿古凉亭,栽植金丝柳,并陆续安装了四座橡胶坝,建成了县河水上游乐园,大大改善了城区环境。同时,县上请来西安园林专家对馒头山开发进行论证、规划,相继启动了馒头山生态园、仓颉园、仓颉大道、健身乐园、民俗院等一大批市政工程,为市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该县按照“开发新区、拉大框架、改造老城、完善功能”的县城建设思路,先后建成了迎宾大道、东城大道、市民健身乐园、步行街、东西城区堤路建设、神龟广场、江滨大道、祖师柳林观光桥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实施了夜景、绿化、美化三个系统工程。如今,人们漫步洛南县城,糙白玉栏杆环绕两岸,垂柳绕河堤,四级橡皮坝里碧波荡漾,风景如画。每当夜幕降临时,县河两岸的霓虹灯与馒头山生态园的星星灯交相辉映,为古老的山城洛州增添了亮丽的光彩。
围绕“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管理服务化、城乡一体化”目标,该县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为抓手,不断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力度,认真开展“一控二改三治乱”和“四整治两创建”活动,狠抓基础设施、市场迁建、环境整治,使县城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河南农贸市场拆迁接近尾声,体育场过渡市场、秦龙小吃城、尤河三角洲综合市场等一批市场相继建成投用。城区污水、天然气管网建设顺利实施,滨河南线污水管网基本贯通,西城区县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全县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8.27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5.6%,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通过省上复审验收,荣获“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称号。
高效能管理
该县坚持用经营的理念管理城市,按照“经营城镇、以城养城”的理念,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城镇建设机制。开辟土地批租、拍卖、置换、贷款、集资、群众共建的多元投资、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城建资金短缺的矛盾。
县上坚持盘活建市与规范管市两手抓,综合整建城镇商贸市场、蔬菜市场、餐饮市场和公厕、人行道、绿地、电信线路等公共设施,扎实落实城区市容环境“日巡、周查、月比”长效机制和集镇卫生环境“旬治、月查、季比”长效机制,全面实施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净化系统工程,大力推进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和文明社区、园林式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镇品位。不断健全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各项制度,建立政府、市容和职能部门三级监督管理机制,实行街、路、巷和个体工商户门前四包责任制,坚持天天巡查、周周检查、月月评比,形成了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县上筹资160余万元购置了洒水车、道路清扫车、垃圾清运车、垃圾压缩车、垃圾收集车、路灯维修车、市容整顿专用车,并设立了城建监察大队、园林管理所,充实了市容市政队伍,推进了规范化管理,使城市管理不断迈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