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商洛日报讯 (侯卫峰 陈敦山 周安生) 初冬季节,伴着丝丝寒意,漫步在柞水县下梁新城,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整齐高大的建筑楼群各具特色、热闹繁华的市场井然有序,处处展现着无限生机!尤其是新老城区过渡带102省道石镇至石瓮段二级公路改造、惠民小区“两房”(保障性住房和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新城主街及路网改造和工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让人丝毫感受不到冬天已经到来,该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城市环境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座充满发展活力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近年来,柞水县按照“拉大框架,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通过拉大框架、发展产业、聚集人口等措施,统筹推进县城、重点镇、特色镇建设,三年来先后投资近15亿元,实施了以城南开发、新城建设、凤凰、营盘两个省级重点镇建设为主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多个,县城规划面积由过去的0.9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0.5平方公里,城镇规划面积由昔日的5.2平方公里扩展到4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5.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人居公共绿化面积达到8.16平方米。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化城市等殊荣。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至2013年,全县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064套,累计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783户262万元,共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3787套,入住3103套,入住率达81.94%,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巨变,人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
精确规划 高起点定目标
“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近年来,柞水县立足于生态、资源和邻近西安的区位优势,抢抓融入关天经济区规划和大西安都市圈机遇,以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和西安第二生活区作为目标,把科学规划作为城镇建设的“定盘星”,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执行一个样”的原则,完成了县城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13个镇的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旧城改造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等30余项规划编制工作,并启动配套编制了城镇供水、排水、绿地、消防和市容整治、污水及垃圾处理、城市园林绿化、交通管理及防洪工程等规划,建制镇的总体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布局合理的城镇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为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城镇指明了方向。
精心建设 高效率推进
“以前的干佑河又脏又臭,到处是垃圾,夏天窗子都不敢开,如今城区橡胶坝拦起的河水碧波荡漾,时有鸟类在水中嬉戏玩耍,河堤两旁白玉栏杆、绿树成荫,成了休闲散步的好地方……”正在县城外河悠闲漫步的退休干部李老汉高兴地说。不仅县城是这样,各镇的发展速度都很快,广大群众惬意的享受着城镇建设成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天傍晚时分,在刚刚建成的营盘镇广场上,总有一群中老年妇女欢快的跳着广场舞;红岩寺镇广场上更是热闹,每到下午打篮球的、跳舞的、散步的人林林总总……
“城镇建设、投入是根本。”一个宜居的城镇,必须是功能配套、服务齐全的。在城镇建设中,柞水县始终坚持把提升功能、完善配套作为第一民心工程,注重内涵的提升,全力绘就一幅惠民新画卷。该县运用经营城市理念和市场化运作方式,采取“向上争、银行贷、政府筹、企业垫”等措施,多方筹措城镇建设资金,先后完成了城南综合开发、下梁新城硬化、休闲长廊南北延伸、县城五化、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城区供水、干佑河蓄水等工程,今年计划投资8.6亿元实施的“十大城建”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8.15亿元,占年投资计划的94.77%,干佑街改造提升工程、河西休闲长廊南延工程、城区自来水改造和天然气管道铺设、下梁新城2.5公里主街路网“五化”等工程主体完工,其余工程均按计划进度如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