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基地里的散养土鸡
商洛日报讯(文/图 记者 贾书章 王涛)走进商南富水镇王家楼村的万亩良种核桃生态观光园,坡塬上茶树一台台一行行,如诗如画,散养的土鸡悠闲地在树行间觅食。那一排排蓝色屋顶的猪舍在绿色的映衬下成为一幅静物画。
打工仔回乡创业
观光园位于王家楼村古墓沟,东与河南西峡接壤,南与生龙寨毗连,西与城关镇十里铺为邻,北与312国道相接,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环境优美,非常适宜核桃生长。 10年前,在外地打工的青年全勇回到家乡,看到家乡还很贫困,家乡的山地一片荒凉,他产生了在家乡搞绿色生态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念头。经过一番谋划,于当年投资180多万元实施了良种核桃观光园基地建设,2002年建成良种核桃园5000亩,主要核桃品种为西洛3号、辽核系列、香玲、中林1号、鲁光、清香等。 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规范化、科学化良种核桃生态观光产业园区,发挥产业效益和保持水土,全勇在市县科技林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树种间高差和层间距,发展核桃、茶叶、金银花、黄花菜等树种间套栽植的立体产业经济。园区内配套修建了水泥道路及灌溉设施,建成了“缓坡台田化、荒山生态化、经营立体化、管理科学化、基地标准化”的良种核桃基地,实现了“三季有花香、四季有果长、常年披绿装”的青山绿水新景象,打造出了“山上挂满核桃果、茶叶林下土鸡飞、山脚鱼儿塘中游、绿色圈养生猪肥”的一体化立体生态观光产业园区。先后被国家、省市科协评为“先进科普示范基地”和商南唯一的“良种核桃采穗圃基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与互惠共赢。
绿色生态产业园
自2002年以来,全勇先后投资480余万元,以标准化建园的方式,开挖了台田,硬化了通向基地的道路,建成了水利灌溉设施,采取了高杆、低林套栽的立体建园模式,种植了良种核桃3.8万余株及茶叶、金银花、黄花,把基地建成了“缓坡台田化、荒山生态化、经营立体化、管理科学化、基地标准化”的绿色生态产业园。 目前,良种核桃基地面积达到1280多亩,基地的良种核桃、茶园已达丰产期,所产“西洛3号、辽核系列、香玲、中林1号、鲁光、清香”等品种核桃,果大皮薄,年产核桃15万公斤,年产值100多万元;所产茶叶品质精美,绿色环保,且含有多种矿物质及人体所需的稀有元素,达到了无公害化。 2008年,该基地被中国科协、财政部列为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奖励项目单位,同年被国家、省市科协评为“先进科普示范基地”。 2009年,该基地被陕西省林业厅定为商洛市商南县唯一的一个“良种核桃采穗圃基地”,100亩采穗基地年为群众提供优质核桃穗10多万条。基地中的核桃品种被国家林业部门认证并颁发了证书,是当地唯一一家有销售良种核桃穗条资质的基地,采穗圃基地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向商南县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核桃树木穗条,提高当地核桃林业的发展,更好地提升产业水平,有效地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带动群众共致富
2010年,该基地成立了商南县涌泉生态有限责任公司,并对基地实行了“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 古墓沟良种核桃示范基地的建设实现了王家楼村的一村一品目标,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带动了周边1000余户群众致富。示范园区用工750人中大多数是当地剩余劳力,年为劳动力付工费40多万元,全勇还把朱怀明等6位当地孤寡老人接到种植基地,负责看护果园和养殖场,使老人老有所为。基地的建设,使得项目区中的荒山得到全面开发,土地利用日趋合理,植被覆盖率大大提高,涵养雨水能力显著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全勇表示,通过该园区的辐射带动,计划到2015年,园区规模将达到万亩以上,建成集产业示范、基地带动、立体试验、设施配套、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标准生态农林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