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山地流转的机遇,黄花岭茶场买断了宽坪境内的茶山,又通过拍卖拿到了原松坪、莲花两个乡800亩山地的经营权,形成了连片2000亩的规模,奠定了茶叶公司种植基地的基本框架。经过多年发展,黄花岭茶场目前已成为全省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高山茶基地,成为行业规范栽植、科学管理的示范样板工程。
情系茶场志不渝
刚到茶场时,拉电拉水工程紧,王东柱在场里一呆就是成个月,实在没有干净衣服换了,才衣衫褴褛的回家一趟,妻子又心疼又生气,骂他是“野人”,他就安慰妻子说,等工程完了就好了。
1995年,王东柱妻子有了身孕,他顾不上照顾,只好把妻子送回娘家。眼看要分娩了,妻子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一定回来,可修路的工程也恰好是关键时期,一帮子人个个都是硬角色,缺一不可。实在没办法,王东柱只好硬下心把妻子托付给娘家老人,又一心扑在了工地上。等到他回家时,女儿已经满月了。看着委屈流泪的妻子和抱到怀里就哭的女儿,堂堂男儿也留下了泪水。
愧对家人的王东柱对场里职工却关怀备至。2010年,一名职工在为茶园运农家肥时出了事故,王东柱从市上赶回场里,亲自护送伤者去西安做手术,整夜陪护。治疗费用没法解决,他捐出了自己几个月的工资,还组织公司职工捐款,想方设法解决了大部分费用。2011年3月,公司一名职工突然患病,身在茶园指导采茶的他得知消息后,立马将手头的事情放下,将其送往医院急救,半年后该同志病情好转,但却负债5万多元,他跑民政,跑医保帮忙解决。
怎样才能使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受益?王东柱把茶农当亲人,考虑到群众在场里干活要来回跑,他就建起了大灶,免费供餐,需要住宿的还提供简易宿舍,开水更是随时供应。场里从不欠群众的务工费,仅此一项,当地村民每年就有百余万元的收入。附近群众看到茶场有了效益,就在自家地里建起了茶园,王东柱热情支持。群众要种子,王东柱把茶场采摘的良种送给农户;群众没技术,王东柱安排技术干部上门指导。宽坪镇甘沟村村民王德云有近10亩地和茶场接壤,种子全部是茶场无偿供给,管护也和基地一并进行。王德云逢人便说,多亏了茶厂的帮扶。村民许扬成也是在茶场的资助下建起了20多亩的茶园。每年采摘季节,群众的叶子都要拿到场里加工,王东柱只收取基本费用,尽可能让利于群众。在基地的引领下,周边群众发展茶园近万亩,目前近一半的面积开始有了效益,年增收百万元以上。
勇闯市场不服输
基地建设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产品质量、产量大幅提升,茶叶销售成为了重中之重。经过几番讨论和商议,王东柱大胆的提出了“立足商洛,挤进西安,走向西北”的茶叶销售思路。
起步阶段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当他第一次把茶叶捧到顾客面前时,人们都不相信山阳也产茶叶。一遍一遍的介绍独特的区域小环境,介绍自己加工茶叶的新工艺,一次次把冲泡好的茶水送到客人面前。只要听说有地方搞活动,不管什么内容,王东柱就和同事们背着茶叶赶过去,现场摆好桌子,冲好茶水,让来往的人免费品鉴。曾经敲开过多少茶业经营店的门,受过多少白眼,为赶时间走过多少夜路,王东柱已经记不清了。
王东柱明白,要赢得市场,品牌是关键。在严控产品质量关的同时,王东柱先后在山阳办起了茶叶精加工厂和直销品牌店,在商洛和西安找到了直销总代理,并邀请省市县相关领导和茶叶客商来公司和基地茶园考察交流,积极申请国家和省农业部门的无公害产地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就这样,茶叶公司生产的“竺仙”牌秦岭泉茗茶产品很快从县内销售到商洛、西安乃至全国各地。
在王东柱的带领下,山阳县茶叶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产品屡获殊荣。2009年“竺仙”牌商标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2011年荣获“陕西省十佳标准化茶叶茶园”奖,2011至2013年“竺仙”牌秦岭泉茗荣获“首届陕西好茶榜省内十大上榜品牌”和“中国茶博会极具发展潜力品牌”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