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庆寿来给亲戚帮忙,他把麦穗编好后,用来捆麦子。
担着麦子回家
下午两点多,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赵顺堂顶着太阳在地里割麦子。
满载而归
陈有娃家的打麦场景
商洛日报(文/图 记者 李 亮)“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2013年,一首《风吹麦浪》红遍了大江南北,当我们吟唱这首歌曲时,那一片片金色的麦田就会浮现在眼前,阳光下,累累果实熠熠生辉,微风吹过,一股麦香沁人心脾。我们依然记得这样的场景,收麦季节,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收割,打麦,虽然忙碌,那份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然而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农民纷纷离开土地,在山区,那风吹麦浪的美好记忆渐渐离我们远去。又到了一年的6月,麦子熟了,让我们走进田间去寻找那些收麦的身影,留住那年麦子的记忆。
柏树坪的收割
每年5月下旬,我市由南向北,从河谷到山地小麦陆续开镰收割。今年因为天气的缘故,麦子比往常收割的稍迟一些,至6月中旬,商南、山阳的麦子已经收割完,商州、丹凤的麦子才陆续收割,洛南的小麦大部分还未成熟。6月17日,记者来到了商州区黑山镇柏树坪村,目睹了村民们的麦收。
黑山镇街道往南约2公里就到了柏树坪村,这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村子就在两山的夹缝处。一条路,一条河,两边的坡就构成了村里的基本面貌。这里的地都背靠着山呈倾斜状,偶尔还会看见一些几乎呈50度以上的地里种着庄稼,地就是村民的“宝贝”,无论好坏。
这里的老人们说,前些年,村里90%的地种的都是小麦,大家也只在一片地的地角或者靠河的那一些“风水宝地”上种些蔬菜。一到收割季节,坡上到处站满了人,大家挥舞着镰刀,割的割,捆的捆,边收麦子边唠嗑,山间到处是爽朗的笑声。现在时代不同了,即使到了6月,却也只能看到山洼里星星点点的金黄,偶尔那几个忙碌的身影。
柏树坪村共有167户604口人,比十几年前减少了100多口。据村支书介绍,前几年,村上退耕还林,只剩下530亩地,其中还有一部分荒着。同其他村子一样,现如今,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留着老人在家里,种些地打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