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钟时,亲戚们都陆续回来了,拉架子车的,担麦的,还有在路边帮忙收拾遗留下的麦穗的。这个时候,大家才松了一口气,终于赶在天黑之前把活干完了。洗把脸,擦把汗,抓紧时间坐下歇会,一会又要忙碌了。
打麦是一个分工细致的活,至少需要4个人,一个人把捆着的麦子解开,一个人往打麦机里送麦,一个人要在打麦机旁边收拾麦粒,一个人要叉麦秆,程序十分紧凑。听朱月玲说,她家的麦子打完需要1个小时,也就意味着,至少要1个小时后忙了一天的他们才能终止一天的劳动。
打麦扬起的灰尘不停地在院中飘洒着,也许已经不觉间钻进了打麦人的鼻内,但他们并不在乎,收获的喜悦早已掩盖了这些细小的灰尘,幸福的笑容在他们脸上荡漾着……
最后的麦田
即使,柏树坪村的年轻人已习惯了麦香,热爱着麦田,但是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他们也不得不舍弃那份喜爱,加入到离乡背井的行列,因为小麦带给他们的收获太微小了。
也许赵顺堂不久就要去外地打工了,也许陈玉琴因为年龄的原因以后不再种麦子了,也许朱月玲嫌种麦不划算也放弃种麦子了……也许过不了几年,他们种麦的那个山洼以后就见不到一点金黄了。
其实,这并不是也许。年轻人出去打工将不再回来,老人虽然种麦,也有老去的一天。“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也将成为永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