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 (樊利仁)夏至时节,在有着“丹凤小江南”之称的“陕南明珠”竹林关镇,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干净而宽敞。这里就是竹林关镇江北移民小区,从山沟搬下来的群众在这里安居乐业。目前,丹凤县建成集中移民安置点51个,完成移民搬迁安置9000余户34470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7.85%。
丹凤县按照“富裕搬迁”的思路,把竹林关、商镇、棣花、龙驹寨和峦庄5个镇作为移民搬迁的主阵地,依托移民搬迁加速城镇化进程,动员农村群众中的“灵人”带头搬迁、农村中的“能人”带动搬迁。
县上把龙驹大街南侧、环东路、江滨西路、江南小区这些位于县城中心的黄金地段土地优惠让利用作移民安置,规划建设500—5000户安置点8个,其中2000户以上安置点4个。县政府多方筹资4.4亿元,在51个集中安置点实施硬化、绿化、亮化、气化、河堤、护坡挡墙、上下水等工程,建设文化休闲健身广场42处、桥梁11座、幼儿园5所、游泳馆1座、市场商场7座、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各4处。广泛动员县直各单位为移民搬迁户提供便利,县农业局利用能源政策给上楼安置的移民每户无偿配备一套16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县网络公司争取项目为每个300户以上的社区铺设网络通信综合管网,县公安局在500户以上的移民点设立社区警务室,实现了社区24小时全方位视频覆盖,县供电局给1000户以上规模移民点架设专电专变,解决移民用电问题。
为了让移民户“能致富”,丹凤县对移民户免费提供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对1.1万名移民对象进行技术培训,有组织地劳务输出8000余人。鼓励引导移民户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肉鸡、核桃、山茱萸、生猪等产业,依托竹林关镇魔芋加工厂,带动石槽沟、神其沟、雷家洞等移民户发展魔芋种植3500亩,直接吸纳移民2000余人参与产业链生产。土门镇下河移民安置点建设200亩狝猴桃基地和年产10万只肉鸡大棚,让100多名移民群众增加了收入。竹林关桃花谷国家级水保示范园和省级陕南林业科技生态示范园,先后创造了近1000个就业岗位,优先招用移民新区移民户,解决500多名移民就业问题。商镇老君移民点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引进20余家企业,创造3000余个就业岗位,吸纳移民户到企业就业,不但解决移民户就业难题,还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实现了企业用工和移民户就业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