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民在山上放牛
王占民山上的小木屋。
王占民山顶的房子与牛棚相连,房顶长满了野草。
商洛日报(文/图 左 京 谢非 刘春荣)丹凤县棣花镇巩家湾村,地处丹江南岸的虎山下。虎山的得名,源于传说山顶有两块巨石,形似一雌一雄两只老虎。虎山地势陡峭,山路行走艰难,除过上山砍柴、耕地的村民,可谓人迹罕至。初夏时节,晨光微曦,薄雾冥冥,记者一行跟随“虎山牧羊人”王占民登上虎山,做一天牧羊人,体味放牧独有的悠然自得与汗水艰辛。
早6时30分 出发
早就听说虎山有一位神秘的牧羊人,很是好奇。多方打听终于与王占民联系上,怀揣几分探秘的心理我们一大早就急急地往他家里赶。过了桥,进村没走多久就到了王占民的家。十分洋气的两层小楼,黑色铁栅栏组成的围墙、宽敞的院子、几丛月季点缀得庭院温馨幽静,随处都洋溢着小康之家的气息。叫开门,主人王占民热情地迎了出来。只见他50岁出头的样子,朴实厚道,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
“你们不常上山,估计得走上两个多小时哩。”王占民一边往塑料袋里装饮料和杯子,一边细心地检查了我们的鞋子。准备工作就绪,主人便宣布可以出发了。交谈中一行人不知不觉很快就转到了村子后面的一片耕地上。但我发现越往上走,路的宽度明显变窄,坡度也越来越大。王占民笑着说:“往上面的路就没有这么平整的了,得做好心理准备啊。”说着脚下就是蜿蜒崎岖的小路了,很多地方还能看出用锄头人为开凿的阶梯的痕迹。上坡又下坡走了有半小时左右,回首望去,村子已经缩成小小一点,甚至来时的路都已经淹没在崇山峻岭里,寻觅不到踪影。我们累得站在路边喘气,阵阵山风吹来,汗水被蒸去大半才觉得舒适些许。再看王占民,看不出一点喘息的样子,如履平地。
早7时许 途中
趁着休息的间隙,我道出了心中的困惑:“这地方自然条件差,上山下山路途危险,您为什么选择在这山上放牧呢?”熟悉以后的王占民很快便打开了话匣子,一边护送我们继续上山,一边讲起了他早期的艰难的创业史。
早在1983年国家允许私人承包山林开始,王占民与妻子商量承包下了没人愿意要的虎山上的一大片山头。“那会屋里条件太差,只有两个人的地,两个娃都得念书,咱农民家穷总要想些养家户口的门路。刚好这山头那时候承包费便宜,55块钱一年。我两口子一想,在这山上放些羊、牛,再种点庄稼。”王占民说:“开始都不知道哪儿有卖羊卖牛的,胡碰哩。只听人说山阳跟湖北交界的地方有卖的,三四月里我就摸索着去了。那回运气也好,人家刚好便宜处理哩,我就一口气买了108只羊。回来的路上也把苦吃咋了,马不停蹄抄着近路往回赶,困的时候就寻个烂房房将就一下。”就这样,王占民一个脚板一个脚板,足足走了两天多终于将第一批羊赶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