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10点钟,虎山上的小屋飘出袅袅炊烟,王占民熟练地操持着锅勺给我们准备午餐。“山上也没有电视,没人说话,你一个人呆着着急不,会不会觉得冷清?”我问。王占民烧着水,笑着说:“白天的时候很忙,每天清早第一件事情就是漫山遍野地找牛羊,清点数量,看看有没有跌落受伤的或者被偷走的。这一通忙下来,半天时间也就过去了。有时候感到无聊,就对着牛羊说说话,或者跟着牛羊在山上转。”因为地势高,吃水就成了问题。为此,王占民专门铺设水管,引来山后一处泉水,解决平时的牲畜和人的饮水问题。
下午1时许 放牧
王占民说,如今他的牛羊都交给了两个儿子管理,今年他上山的次数已经少了。“刚开始时兄弟二人看不上这份事,觉得养牛羊没出息,想去见识外面的世界,我就没有阻拦。给他们都准备了路费,让他们出去闯。一两年间,兄弟二人都回来了,在外面碰壁后,他们发现创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定下心来继承家里的事。现在都历练成熟了。”王占民欣慰地讲到。
吃过午饭,收拾好锅碗,王占民便邀请我们一起去看他的牛羊。“牛羊满山跑呢,咱们不着急,就慢慢溜达着。”在山上跟牛羊跑惯了的王占民,对山上的每条道路都了如指掌,走起来格外轻快。望着王占民在山林里穿梭的身影,好像山林也已经跟这牧羊人成了亲近的老朋友,画面十分和谐。
“前年最多的时候我养了300多只羊哩,去年羊市还可以,我把大部分都处理了,今年只留下43只。基本是些奶羊跟布尔山羊,留下培育种羊。牛还剩下28头,今年准备再买些。”王占民介绍道。走了40余分钟,又听见熟悉的铃铛声,循声望去,3头健硕的花牛慢慢朝我们走来。我急忙拿出相机朝牛来的方向跑去,就在一个转弯处与它们相遇。领头的牛看到我们站在那里,它也停了下来,然后歪着头盯着我们看。王占民一边爱抚地梳理着牛毛,一边开玩笑道:“牛不经常见到生人,还惊奇呢。”我们赶紧让开道,3头牛又悠闲而有秩序地行进了,一场“交通堵塞”在欢愉的气氛中解开了。
晚上7时 归来
劳累而愉快新鲜的放牧时间过得很快,日头渐偏,王占民提醒我们该下山了,太晚了山上比较冷。所有人迈开归途的步伐,只见王占民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根粗壮的原木,轻松地扛起说是要回家劈柴。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时虽然累,但是脚能吃住劲,下山时面对同样的坡度,行进更为艰难了。不一会儿我们徒手都已经感觉力不从心,而王占民扛根木头走在后面还不时弯着腰帮忙扶我们,可知这些年在这条路上王占民跑了多少趟。经过路边一个低矮的山洞时,我不禁奇怪地问山洞的来历。没想到这是王占民专门挖出来的一个小洞。“在山上跑,有时候会突然遇到下雨。人就坐在这里面,既可以避雨,又能看到山下的牛羊,多方便。”说着他放下木头,坐进去为我们示范看。
一天的劳累,我们又回到了王占民的家里。暮色渐浓,厨房的大铁锅里,王占民的妻子做好了热腾腾的面条迎接我们归来。我们端起老碗坐在小院里,顾不得吃相狼吞虎咽起来。此时,王占民的儿子、儿媳和孙子都聚来,欢声笑语不断。
几十年的艰辛劳作,王占民成了远近知名的养殖大户,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我成天看农林卫视人家专家讲养殖经验和市场走向。我准备下半年再扩大规模,圈养上一部分牛羊,同时把我的肉往远处销售,打开市场。”王占民讲着,小孙子在他怀里渐渐睡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