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因为张万全被抽到原沙河子区文化站搞文艺创作,家里的书摊也随即搬到文化站,基本以卖书为主,大部分书是张万全从收废品的小贩那里回购的旧书,买时论斤,卖时杂志、小说一本五角、一块不等。1996年,书摊被从文化站搬出来,租房卖了两年后,因为交不起房租,就开始了在沙河子街道逢集摆摊卖书的日子。
旧书,是时代的留声机,刻录着生活的变迁。杨爱霞回忆,从2000年到2006年间,是他们卖书最红火的时候,虽然刮风下雨摆摊辛苦点,但赚来的收入不仅能满足家里的日常生活开支,日积月累下来还落下现在这么多书。这么多年一共卖了多少本书,张万全记不清了,但他肯定地说,卖出去的书开一个图书馆是不成问题的。
快乐自己智惠乡邻
据跟张万全从小一块长大、同为书友的70岁原张塬村老支书张书善介绍,张万全人本分老实,在群众眼里就是个书呆子,一辈子围著书转,尽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他自己从书中享受到了快乐,也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学会了读书和学习。“他家收藏的书多,我们想查找一些资料就来他这里,这不,今天为编写文史书稿,我又来查资料了。”张书善一边翻开着想要找的书,一边给我们讲他跟张万全过去的故事。
“我一生怀揣书香梦,与书结良缘,现在老了,还想再尽自己的最大所能为集体作点贡献。”张万全20年前就加入基层政协组织,如今还是刘湾街道办事处政协组紫荆学习小组的成员,更是政协草根文史爱好者,跟几个志同道合的书友一块承担起办事处首部文史资料《三贤风采》的编写任务,已成稿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