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锋在画室精心制作麦秆画

王锋在牛背梁景区用麦秆现场作画引起游客的浓厚兴趣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吉文艳 通讯员 李正杰)麦秸秆可以作出精美绝伦的画作您听说过吗?《二龙戏珠》《马到成功》……一幅幅用麦秸秆制作的画作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走进王锋的工作室麦秆画廊,眼睛一下子就被麦秆制作的画完全吸引。今年47岁的王锋在柞水可谓是名人,他潜心于竹编技艺,竹子在他手中变得比纸还薄、比头发还细。经他之手编出的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雪》诗词影印,堪称独一无二。如今,人们眼中的废物麦秆经他手变成了龙,变成了花、鸟,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
儿时爱好手工制作
王锋是柞水县凤凰镇大寺沟村人,小时候家里人会用麦秆和竹篾编草帽、炕席、背篓、筛子等生活和劳动用品。每每看到麦秆、竹篾在老人手中跳跃着变成各种精美的物件时,王锋就在一旁跃跃欲试,闲时老人就教他编织些简单的小玩具。
“别人做东西我看一遍就能学会,初中念书时屋里的板凳、桌子都是我自己做的,连木匠用的刨子都是我自制的。”王锋对手工制作很有天分,看什么一遍就学会了,回到家就自己琢磨,就这样,没学过一天木匠的王锋包办了家里所有的家具。
高中毕业后的王锋为生计东奔西跑,但对手工制作的爱好一直没有放弃。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锋在电视上看到竹子编出来的东西造型非常漂亮,便萌生学习竹编的念头。
竹子编出沁园春
2008年,王锋不远千里来到“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四川青神县参观学习。青神县竹编博物馆里的竹编作品让王锋叹为观止。“一个三层楼的屋子里那东西就多的怪,一下子把我看花眼了,我就爬到那瞅,看了一个多小时还看不清人家是咋编的。可能看到我不对劲,害怕我偷,有个人过来说,‘走,我们只有一个精品屋,到那个地方去看’。你都不知道我当时那个难受啊,走一步回过头再看一下。那个人就跟到我后边,看不成了,只有走么。”对于那次的青神之行,王锋至今记忆犹新,难掩失望之情。
回来后的王锋就开始尝试制作竹编。王锋说,要保持原作的风格,加工出来的竹篾首先要细,要软。为了让竹片变薄,王锋试了很多的方法,用刨子推、用砂纸磨,甚至还借用邻居的压面机压,王锋前后试过20多种方法,最后还是通过刨子找到了灵感,做了一个类似于刨子的机床,终于加工出了像油光纸一样的竹片。突破了竹片的难题,怎样才能让它变成头发丝一样细呢?剪、划、切都失败了,爱琢磨的王锋无意中用两块木板夹住竹片,再小心地用刀划,终于加工出了适合竹编用的竹篾。
没有师傅教,全凭琢磨。王锋就白天编、晚上躺在床上想哪里还不对。第二天再按照前天晚上想的编,当天晚上再想。就这样编了想,想了编。经过刻苦钻研,他解决了工艺上的难题,编出了《沁园春·雪》《百帝图》《难得糊涂》等精品力作。